第三百五十八章 血战营垒(第2页)
蒙军士兵还来不及沮丧,霹雳军的战船又开始新一轮的炮击,这一次的目标是缓缓前进的攻城器械。这些攻城器械十分笨重,加之地面已被进攻的蒙军士兵踩踏得十分泥泞,以致其前进只能用龟速来形容。虽然这些器械每部都有数十甚至上百人推动,但在蒙军进攻了十数轮后,它们才被推到播州军营垒前一里处。这个距离刚好在霹雳军战船的火炮射程范围之内,这也是之前霹雳军战船没有开炮的原因之一。战船之前没有开炮,也因为战场环境黑暗,怕误伤了友军。当下杨邦宪已命人在土墙之上点燃了火堆,蒙军在偷袭失败后也纷纷举起了火把,将方圆几里的战场照得灯火通明,这让霹雳军的炮手不再投鼠忌器。在数十艘战船上的数百门火炮的集火射击之下,三轮齐射之后,蒙军这些辛苦组装而成的攻城器械都变成了零件状态,随行的工程技师、民夫和新附军士兵也被炸得血肉横飞,余者则四处逃散。
摧毁蒙军的攻城器械之后,战船上的火炮并没有停止射击,而是轮流炮击播州军营垒前的半里处。这半里处正是蒙军所挖壕沟的尽头,出了壕沟至播州军营垒前都是毫无遮挡的平地。更要命的是这片土地已被血水和雨水浸泡,又经蒙军士兵十余次的冲锋踩踏,早已是泥泞湿滑不堪,实在难以前行。故虽然此时的炮击并不猛烈,开火的火炮数量和频次也少了许多,炮弹也由实心弹换成了霰弹,威力下降了不少,但也形成了一道稀疏的火力封锁线,击中了不少小心翼翼穿过此段进攻营垒的蒙军士兵,大大缓解了播州军的压力。
霹雳军敢死队通过暗道偷袭神臂城之时,山下两军的战况也呈白热化。上万人的新附军和蒙古汉军在黑夜的掩护,冒着小雨,向播州军营垒发动了全线攻击。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播州军防御形势霎间变得十分严峻。“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虽然杨邦宪按照欧阳轩的这句话,严令播州士兵在战前精心构筑了工事,所筑营垒的防御力号称野战营垒的天花板也不为过,但这终归是临时营地,防御力比城池和永固堡垒差了许多。不多时,营垒便有数处土墙便因雨水浸泡和蒙军的攀爬而倒塌。眼见缺口大开,进攻的蒙军便蜂拥而至。杨邦宪见状,急调了预备队前去封堵各个缺口,自己则率了亲兵队前往战况最激烈的北部缺口。
播州兵素以悍不畏死著称。面对一波又一波攻来的蒙军,他们以三排阵列堵缺口,其最前列的是刀盾手,第二排是长矛兵,第三排的士兵则在后猛掷手雷。前排的刀盾手将巨盾扎在地上以挡住蒙军的攻击线路,长矛兵则用一根根闪着寒光的长矛猛刺冲过来的蒙军士兵。对蒙军杀伤最大的仍然是手雷,虽然下雨天不少手雷变成了哑弹,但架不住播州兵手雷充足,投出的手雷数量极多。往往在一连串爆炸之后,蒙军士兵便倒地一大片。数轮冲击之后,蒙军士兵的尸体和伤兵便将土墙缺口堵了大半。战况最激烈处,也有播州兵学霹雳军敢死队,全身挂满了手雷纵身跳入蒙军之中,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与尽。
下雨天不仅没有让火器哑火,却反倒让地面变成泥泞湿滑,这给进攻的蒙军带了来巨大麻烦。只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进攻的号角既已吹响,纽璘便要将其进行到底。面对前方惨烈的战况和严重的伤亡,他一面命刀斧手靠前督战,以斩杀胆敢后退的将校兵卒,一面又不断为手下将领打气,声称只要待冲车等攻城武器推到土墙边,再加上刘整派出的敢死队从背后突袭,可一举击破营垒。实际上,纽璘的判断是正确的,当下播州军虽然堪堪守住了防线,却也是险象环生。杨邦宪带着亲兵队四处充当救火队员,其全身早已沾满鲜血和泥浆,模样十分狼狈。就连退居幕后的杨文也坐不住了,也率领亲兵前往营垒西边阻击敌人。
攻击播州军营垒西面的是刘整亲率的二千神臂城新附军。由于皈依者狂热,也出于对宋军长久围城的愤怒,刘整部的攻击十分猛烈,甚至强于攻击营垒东面的蒙军,只略逊于北面的蒙军,要知道东面和北面的蒙军人数都在五千人以上。就在播州军营垒的北、西、东三面杀声振天之时,南面却显得一片安静。由于战况激烈,也因为对霹雳军水军的信任,杨邦宪将这面的守军尽数调往其余三面土墙,以阻挡一波接一波的蒙军攻势。当下营垒南面的土墙上,只零零星星地站着为数不多的播州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