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霹雳风云寂静的银松森林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路追击(第2页)

至于对付骑兵的“罚站”战术,霹雳军会采用一个旅用火炮掩护另两个旅行军。最前面的旅前进到火炮射程边界时部署火炮,以掩护后面的部队行军,如此交替前进,每次可行进两里。虽然速度比正常行军速度要慢一半,却是安全无虞。

如果说冲击霹雳军的行军阵列还有渺茫的机会的话,那么夜袭营垒便是送人头。蒙军将会先面对三角铁和地雷,接下来将面对密集炮火和火枪攒射。被阻壕沟和矮土墙下时,营垒中会抛来密集的手雷。

即便侥幸冲入营垒之中也会面对寒光闪闪的长矛。霹雳军在野外宿营有个规定,即夜间值守为两个时辰一班,每班至少四分之一的士兵值守,未当班的士兵则和衣而睡,武器就放在身边。炮手则睡着火炮阵地上,以便随时承担战斗任务。

在富顺浮桥上被炸死了二百骑兵,又有三百骑兵隔在了沱江西岸,纽璘眼下只有了一千八百名骑兵,连同刘整手下的一千新附军,总共只有二千八百人,不足曹二狗人马的三分之一,无论如何都没有胜算。

更重要的是,忽都等一干将领早已被火器炸得胆寒,早已丧失了战意。要说蒙军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其作战意志极为坚定,极少有贪生怕死之辈。但霹雳军让他们根本看不见胜利的希望,自然就失去了斗志,更不愿意去做无谓的挣扎,让手下去白白送死。

既然又不能战,那么就只有继续逃一条路了,只是往那里逃呢?就在纽璘苦苦思索之际,一路上沉默寡言的刘整说话了:“佯攻箭滩渡,东进青石县”。刘整所说的青石县在箭滩渡下游百里处,此处虽然渡河条件远比不得箭滩渡,但正因为如此并未引起霹雳军的关注。

刘振的计划是以骑兵佯攻箭滩和灵泉山,曹二狗必率军前往两地,他则率旗下的新附军偷偷前往青石县,并伐木造浮桥。浮桥一建好,纽璘率骑兵只消一日便可到达青石县,快速渡过涪江,霹雳军必然追之不及。

纽璘率军从富顺逃跑之后,并没有一路狂奔,而是护送着刘整军前行,这让手下的蒙古骑兵颇为不解。不少将领劝其丢下刘整,却被他断然拒绝了。这种劝谏听得次数多了,纽璘心中厌烦,便举起鞭子乱打,此后再无人提起此事。

只有忽都等少数将领才知道为何其宁愿放弃机动性,不惜置全军于,风险之中也要带上刘整。当然这样做也有好处,便是不缺吃喝。此时刚秋收之后不久,沿途城池堡寨均有不少粮食。蒙古骑兵那管对方是否归降蒙古,是不是“顺民”,一路抢掠奸淫,个个吃得肚子溜圆,就连马匹也因精料充足而皮毛光亮。

历经多次大败的刘整眼下已成了丧家之犬,手下也只有了斗志全无的一千人。不过这些手下能在残酷的战争中幸存下来,至少求生欲望和生存能力极强,逃起命来至少是一等一的。他们跟随着纽璘的骑兵一路狂奔,除了少数人因扭伤腿或生病掉队外,居然大部分一直尾随,实在是奇迹。这一方面得益于轻装前进,又有蒙古骑兵给予的粮草接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追击他们的曹二狗的第一师,其骑兵旅仍被围在蓬溪寨,旗下只有步兵。

与传统意义的重步兵不同,第一师的这两个重型步兵旅并没有配备铁制甲胄,连皮甲都很少,披甲率甚至不足三成。之所以称之为重步兵,是因为其配备的火器众多,还有威力巨大的重型野战炮,此外火枪的配备率也超过了三成。

火器配备率超高导致了后勤压力的成倍增加,也拖累了行军速度。要知道,第一师的两个步兵旅,仅骡马数量分别有数百匹,随行的五千基干民兵还配备了一千辆轻便独轮手推车。即便拥有如此之多骡马和运输工具,即便紧赶慢赶,第一师仍然始终距刘整部有两三日的距离。

得益于骑兵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蒙军对战局势态的感知能力很强。逃窜过程中,纽璘不仅派了忽都作为前锋在前探路,也派了大量的游骑四下侦察。他先是率军往东边的昌州逃窜,当得知东川方向并无援军到来之时,他随即折向了北方的普州,准备伺机渡过箭滩渡。

此时杨文渊的侄子杨文仲正率真军围攻灵泉山,并重新控制了箭滩渡。谁知纽璘刚进入普州安岳县境内,便有侦骑回报称杨文仲已前往蓬溪寨,而箭滩渡已被溯涪水而上的霹雳军水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