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傲骨铁心

第133章 忠义之士(第2页)

 从各地抽调到荆州的兵马足有五万余人。

 除康亲王杰书亲领的6000汉军八旗以及刚刚赶到的2000满洲本部兵外,兵力最多的就是湖广提督董学礼带过来的13000人。

 另有援剿总兵刘泽洪带来的7000人;

 汉军正蓝旗副都统高进库统一指挥的副将常进忠、张春、金朝阳三部9000人;

 湖南总兵高守贵部5000人;

 牛旗的湖北绿营兵6000人。

 此外便是湖广总督标营副将汪大元、都督马惟兴及河南总兵金万镒、襄阳守备张进忠等残部。

 西山包围圈由湖广方面负责的东、南两线留守兵力四万余人,虽然兵力相较之前少了一半,但勉强还能维持包围圈。

 加之西山那边现在由湖北巡抚胡全才亲自指挥部署,短时间内倒也不担心山中的老贼们跑出来。

 大帐中座位早就安排好了,满官位前,汉官位后。

 有戈什哈引领牛万程等人坐到指定椅子,牛万程刚坐下就看到图尔格副都统和拉达、二珠等满洲泰君一脸严肃的走进帐中,继而被安排在一个他不认识的满洲副都统边上。

 这个牛旗不认识的满洲副都统就是正白旗的阿密达,不远处是侍卫莽依图,笔帖式主管傅腊塔、贝勒府司仪长安洞保等满洲将校。

 宗室这一块除杰书本人外,又有刚吃了败仗的董额,以及去武昌痛骂总督张长庚无能的特尔亲。

 正和汉军八旗副都统高进库低声说话的董学礼看到牛万程进来了,但对这个过去的部下却是一声招呼也没打,甚至于心中还微哼了一声,暗骂牛万程就是个小人。

 对此,牛旗也知趣,老上级不看他,他也不看老上级,看了看穿戴没问题后便端端正正坐在那,试图给新任靖西大将军康亲王一个好印象。

 董学礼和高进库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原因无它,二人早年都是明朝大将左良玉的部下,后来一同跟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的清朝,属于老战友重逢了。

 但董学礼和高进库却对坐在不远处的左良玉之孙左元荫视若未见,这让有心想上前同祖父旧部攀谈的左元荫很是讪讪。

 个中也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董、高二将不愿与左元荫有什么牵扯,毕竟在外人眼中他们都是左良玉的旧部,同左良玉的孙子走的近了恐引来朝廷猜忌。

 何况左元荫啥也不是,就是一个让人看不起的纨绔子弟,与这种人又有什么交情好谈。

 帐中爵位最高的固山贝勒董额这会表现非常低调,坐在那一声不吭。

 除了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外,就是被他侄子杰书骂的很惨。

 如果不是杰书将焦点转移到张长庚那里,恐怕燕京的鳌拜一党早把他这个贝勒爷召回并降爵了。

 另一太祖重孙辅国公特尔亲倒是不时与人交谈,看起来比董额这个固山贝勒平易近人的多,进帐的不管是满洲将领还是汉官,认识不认识,特尔亲都会朝人家点点头,一点爱新觉罗的架子都没有。

 未多时,在几名王府侍卫簇拥下,未满二十岁的康亲王杰书走进大帐,帐中满汉将领顿时起立跪拜参见。

 “都起来吧。”

 杰书神情看着有些憔悴,眼圈也有些黑,可能是接连几天没休息好的原因。

 也是难为他了,既要应付燕京的鳌拜,又要收拾眼前因为董额搞出的烂摊子,还要担负整个湖广战事,内心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从未领军出征过的年轻帽子王,其能保持镇定稳住阵脚已属难得。

 牛万程在那偷偷打量康亲王,果然是天潢贵胄,气宇轩昂,一团贵气,比穆里玛那个蠢货看着要顺眼的多。

 帐中众人也都静声秉气,等侯康亲王“指示”,未想康亲王坐下后竟是直接对随同出征的翰林侍读傅腊塔道:“你明天代表本王进城同叛军说,只要他们愿意投降,过往罪孽朝廷一概不咎,原有官职依旧留任。”

 此言一出,帐中诸将都为之震惊,实在想不明白康亲王何以还要招降叛军的?

 要知道那城中的叛军可是屠戮了满城两万旗人啊!

 这种罪都能赦免,那是不是说旗人的性命在朝廷眼中根本不重要,往后旗人谁还愿意替大清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