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傲骨铁心

第170章 你们对得起大清吗!(第2页)

 没办法,他们当中很多人的家眷都在汉阳城,若不投降的话自个丢了命,一家老小也会跟着全完了。

 而且明军说的很明白,只要他们交出汉阳城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都可以坐船去对岸的武昌。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保存实力去江南助总督大人坚守武昌,不也是一样为朝廷效力么。

 总之,这么好的条件,必须答应!

 面对张玉等人的哀求,崔之瑛也是心乱如麻,虽说他守土有责,但也不能不为城中十万百姓着想。

 叛军可是有过屠城恶行的!

 既扬言屠城,那断无破城封刀道理。

 难道真要为了脑袋上的顶戴,拉着十万百姓同下黄泉?

 可一想到先帝对自己的破格任用,寒窗苦读那么多年才换来今日的道台位子,崔之瑛心中也是纠结万分。

 真把汉阳交出去,朝廷岂能饶过他?

 可不交,看张玉等人架势,大有绕过自个这道台行事的可能。

 一时举棋不定,内心也是倍受煎熬,以致竟潸然泪下对众人道:“想我崔之瑛顺治二年乙酉科中举,顺治九年壬辰科中进士,先帝破格授我为翰林检讨,当今天子登基以后,朝廷又任我湖北分守道,自赴任起我便殚精竭虑一心为民为国,不敢负先帝期望

 可今日之局面,全城百姓死活竟在我一念之间,我若不应你们怨我,百姓也怨我。可我若应,巡抚怪我,总督怪我,朝廷也怪我叫我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崔之瑛痛苦万分,心下却是有些动摇,但却不敢就此答应张玉他们的请求。

 原因是城中守军参将蒋寿长是湖广提督董学礼的旧部,这些年来一直跟着董学礼围剿西山贼,手上沾了太多西山贼的血,真要开城投降城外的贼军能饶过他?

 董学礼阵亡消息传至汉阳后,蒋寿长就当众嚎哭,发誓要为提督大人报仇。

 因此崔之瑛担心就算他为百姓考虑松口,蒋寿长也不会答应,万一这人发起疯来说不定连他这道台大人也给抓了。

 “鼠类,一群贪生怕死的鼠类!”

 汉阳通判王昌廷见众同僚逼迫道台投降,崔道台也有动摇之意,气的忍不住挺而痛骂众人:“贼兵虚言恐吓就要投降,朝廷要我们这帮人干什么!”

 喝罢也不管同僚如何看他,直接向坐在那举棋不定犹豫不止的崔之瑛道:“大人,下官以为当马上打开银库犒赏守城将士,再招募民间勇壮,上下一心,誓死与贼搏斗,如此我汉阳城才有一线生机!也不负总督,不负朝廷!”

 “王昌廷,你说的倒是轻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哼,本官问你,银库哪来银子供你重赏!”

 张玉见王昌廷竟然蛊惑崔道台同明军打,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没银子?武昌那边不是拨了五十万两军饷暂放在汉阳么?这会不把银子拿出来振发人心,贼兵破了城银子再多也是人家的!”

 王昌廷这个通判是知府张玉的佐贰官,但此刻却是浑然不将知府放在眼中,可见心中着实有气。

 张玉却是冷哼一声:“本府并未收到总督衙门运银,如今府库存银只两三万两。”

 “两三万两?这够什么!”

 王昌廷一听这话急了,什么叫重赏,起码一个士兵发十两才叫重赏。

 两三万两都不够招募城中青壮的。

 怀疑贪生怕死的张玉骗他,忙看向负责银库的同知郑泰。

 “王大人,知府大人没有诓你,库中确是没多少银子。”

 郑泰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告诉王昌廷前番总督衙门是要送五十万两军饷到汉阳,相关公文也都发了,可总督大人回武昌后,这笔军饷压根就没运过江。

 也就是五十万两目前只在纸面上存在,账册上也有,但就是没有现银。

 王昌廷愣了一下,看向崔之瑛。

 崔之瑛轻叹一声,虽什么也没说,可动作表情却是再明白无误的告诉王昌廷,武昌确是没有将五十万两军饷运过来。

 王昌廷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

 崔之瑛缓缓扫视一众官员,竟道:“明军给咱们的时辰快到了,是降是守,诸位可有统一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