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傲骨铁心

第223章 牛万程的春天

 历史,有些事可以改变,有些事不可以改变。

 康熙“智擒”鳌拜这出大戏,王五不希望改变。

 理由很简单。

 对付康熙比对付鳌拜要容易的多。

 鞑子这对君臣的争斗也不可避免的会再次削弱八旗力量。

 此事成功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了鳌拜,又有多少人会相信一个十二岁的娃娃能斗得过吴三桂这头猛兽?

 主少国疑可不仅仅是个成语,而是历史给后人的血淋淋教训。

 更是一种智慧。

 站队的智慧。

 少一些官员站在康熙那边,多一些官员站在以吴三桂为首的反清集团这边,或者持观望立场,无疑也是统一战缐的巨大成功。

 因为,这就是统一战缐的另一种演绎。

 虽然这种演绎看起来并不光彩,充满阴谋味道,一点也不正大光明,但只要能撬动满清的“墙角”,再现辛亥年各地满城盛况,王五就要做。

 所以,他没有采纳汪士荣意见出兵宜昌,一来是不想放四川绿营进入湖北,从而导致自己处处受制于吴周集团,被迫充当吴三桂入中原的马前卒。

 二就是杰书这个帽子王得须发无损回到燕京,绝不能在湖北出事。

 要不然他小兄弟玄烨哪敢对鳌拜动手。

 王五前世历史上,替康熙善后擦屁股稳住朝堂的就是杰书这個好王兄。

 没有杰书在宫外震着,小麻子未必就有那个胆子敢动鳌拜。

 甚至不排除利用少年布库手搞鳌拜就是杰书的点子。

 所有事情都是有因果,也都是有一个完整链条的。

 王五现在主打的就是一个顺其自然,此外就是推波助澜。

 如果杰书现在就有这个点子,那他不过是顺手推一把。

 加点速而矣。

 如果没有,就让他有。

 计划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牛万程。

 老牛已经被说服,愿意去燕京尝试另一条路。

 湖北这边他也呆不住,手下那帮白眼狼没一个听他的,这总兵当的别提多憋屈了。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真能到燕京攀上小皇帝的大腿,他牛万程将来未必不能洗涮今日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