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傲骨铁心

第236章 免死铁券(第2页)

 是清廷在云南的最高官员,也是清廷在云南安插的钉子。

 之前被王五俘虏的巡抚杨茂勋年初转任贵州总督,其实也是清廷对云贵的“掺沙子”举动。

 这两三年,清廷往云贵派去了不少官员,原先吴三桂任命的总兵也被清廷外调了不少。

 “乞养归旗?”

 王五细细琢磨,问康恩倍这个卞三元大概多大年纪。

 康恩倍不甚了解,估摸也就五十左右吧。

 也觉奇怪,五十岁的总督相对而言真就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卞三元好端端的就要乞养归旗了。

 “我看这位卞总督是怕人头不保,脑袋叫人家祭了旗。”

 王五冷笑一声,大致明白卞三元怎么就想溜了。

 康恩倍则是一头雾水:“老爷的意思是?”

 “老康,你虽然是满洲人,按理来说跟我这个明朝余孽是水火不容,但老天爷偏生将你我凑在一起,说明老天爷希望你我能为这天下做些事,所以有些事我得跟你提个醒。”

 王五原本想说亡清者叶赫也。

 康恩倍老姓叶赫那拉。

 但想了想还是没说,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告诉康恩倍一件相当可怕的事。

 “如果我猜的不错,吴三桂要造反了。”

 “啊?!”

 康恩倍果然惊住,“不会吧?”

 “如果不是知道吴三桂要造反,卞三元会放着好好的总督不当向你们朝廷请求回家养老么?换作你老康做了督抚大员,在什么情况下会主动辞官呢?”

 王五一脸玩味的看着康恩倍。

 “这”

 康恩倍心中甚是骇然,半响迟疑道:“要是卞总督真知道吴三桂要造反,应该向朝廷揭发才是,怎么会乞养归旗?”

 王五笑了。

 “那位卞大人怕死。”

 “怕死?”

 “不管他揭发不揭发,只要他还在昆明,那就必死无疑”

 事实明摆着。

 卞三元揭发吴三桂造反,又没法开溜,只能等吴三桂拿他祭旗开刀。

 不揭发吴三桂造反,留在昆明还是死。

 没办法,谁让他是满清在云南的最高官员。

 吴三桂只要举旗,就必然要杀几个满清大员提振士气。

 所以,卞三元最好的选择就是趁吴三桂没起兵前找理由走人。

 这样不管吴三桂反还是不反,起码他这条命保住了。

 最多清廷治他个失察之罪。

 罪不致死。

 “让伱老康选,你老康怎么选?”

 “我也只能说自个病了”

 康恩倍无语之余又极是担心道:“吴三桂真要反的话,肯定会挥师攻打西安,奴才奴才是不是找个由头也回燕京?”

 “人总督大人是汉军,旗籍在燕京,你旗籍都调到了西安,往哪回?”

 王五甚是好笑。

 “那可如何是好!”

 康恩倍的害怕不是假的,真担心吴三桂的大军攻破西安将他这个驻防参领一刀砍了。

 “我能猜到,你那位富大帅肯定也能猜到,我估摸着用不了多久你们那位陈福提督就应该带兵回防了,要不然你们富大帅就得担心我这个尼堪悍贼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了。”

 王五的分析没有错。

 陕西三巨头的确从云南总督卞三元乞养归旗这件事判断昆明形势紧张,结合最近形势判断吴三桂真有可能造反。

 那么吴军只要北上,肯定会攻打陕西图谋西北,毕竟西北自古出精兵。

 拿下西北于中原就是虎踞之势。

 可陕西清军主力去年在巫山被明军击败,西安八旗披甲人损失多达一半,虽然陆续从其它地方抽调兵马补充稍稍恢复了些元气,又在提督陈福指挥下差点围歼盘踞在茅麓山的闯贼余部,可惜大功就要到手时又被明军重创,副将王进宝以下数千官兵阵亡。

 此役,令得陕西绿营元气再遭重创,若吴军大举入陕攻打西安,陕西绿营很难抵御吴军,而且主力万余兵马仍在提督陈福指挥下滞留在茅麓山一带。

 如果明军趁吴军大举入陕时从荆襄发起反攻,或牵制陈福部使其无法及时回撤汉中,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保卫西安、保卫陕西、保卫大西北的策略,陕西方面就不得不考虑同明军私下达成停战协定。

 避免穷于应付吴三桂大军时,还要疲于应付反攻的荆襄明军。

 正好明军方面提出换俘,陕西三位“巨头”商议后便决定利用此事派康恩倍出使明营,以求搭建双方良好沟通渠道。

 世上事从来是有因才有果。

 明白了陕西方面也面临巨大军事压力,富喀禅也暗示康恩倍可以向明军提供一些军械换取双方“相安无事”,那王五肯定不能放过这一机会。

 他同意双方建立联络处,此联络处就设在保康,因为此地离茅麓山较近,茅麓山如今被陕西提督陈福指挥的清军占领。

 但提出两个条件,一是陈福必须从茅麓山撤兵回到竹山,清军撤兵后明军也不进驻这片区域,只将这片区域作为双方的军事缓冲,以增加信任。

 康恩倍喜道:“老爷这一设想极好,富大帅他们肯定会答应。”

 王五接着提出第二个条件,就是陕西方面要出售五千匹战马给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