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傲骨铁心

第259章 兵、钱、粮(第3页)

 湖北因为战乱原因米价涨的非常高,一斤米卖到了二十多文,那么王五开出的三等饷每月折算大米其实不过150斤。

 不过150斤米还是能养活一家三到五口的,甚至还有节余。

 一二等饷更高,在这个时代基本温饱无忧了。

 但不计将领,仅计三万士兵军饷的话,每月王五需要开出至少十二万两的军饷。

 加上将领俸禄,一年就是一百五十万两以上。

 这还不计装备费用、吃喝住行费用、训练消耗等若干费用。

 综合下来,王五想要养住这三镇兵马,一年就至少需要两百多万两。

 同样人数,清军那边则只需一百万两左右。

 双饷的大话说了出去不可能收回,因而王五现在要做的除了整军练兵,就是对实际控制区的“经营”,此外还得想办法从老丈人吴三桂那里要钱。

 其实王五现在家底很厚。

 去年从武昌、荆州、宜昌以及今年从汉阳、荆门等地搜刮的钱财就有三百多万两,克扣的荆州满城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还有破满城后从死人堆里搜刮的旗饷旗金,以及荆州之战的缴获,此外就是陆续从老张那里敲诈的款项。

 这些加起来数目很吓人,足有五六百万两。

 但无论是过日子还是打仗,都得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要不然钱花完了麻烦就要来了。

 就这三镇士兵,能将反清作为信仰的恐怕最多五千人。

 其余的要么是被清军剥削厉害造反,要么就是降兵,想要他们卖命待遇这一块就得好。

 原本吴军派来的几千人“工资”是吴三桂发,现在吴三桂都快到长江了,王五又接受了湖广路总管一职,那麾下这些吴军将士的“工资”当然要王五解决。

 他可以不解决,大不了让这几千精兵回归吴军建制。

 问题是吴三桂愿意,女婿不愿意啊!

 所以,精兵务政同时,王五必须厚着脸皮请老丈人接济一下。

 如果吴军打到江对面的松滋一带,王五准备带媳妇还有侄子吴世璠过江“回娘家”。

 老丈人不肯给钱,就把江对面本属荆州府辖的地盘还给女婿就是。

 剩下的西山官员王五都派到各地负责营庄筹建事项。

 正式官缺就这么多,不足以给每个西山官员实职,因此很多人都是高品低配。

 某种程度上,营庄负责人实际就是个镇长职务,但任职官员不乏五六品的州县级别。

 相当于让副厅、正处级别的官员当正科级别的镇长。

 高品低配不是王五独出心裁,眼下各方都在用这个办法解决官职滥封问题。

 之所以大骂张长庚是政治敲诈,是因为王五很清楚老张不可能真想拥立韩王,因为只要他不答应,就凭老张一人也没那实力拥个新天子出来。

 他真敢拥韩王当天子,吴军第一个揍他。

 这么个搞法,无非是想通过王五给吴三桂施压,好答应他的封王要求,以及立朱三太子为帝。

 只不过这个阳谋一时也不好解,王五总不能说他不支持立韩王当天子吧。

 要知道当初在西山他可是首劝韩王登基为帝的。

 这会说不支持,那不是自个把脸伸出去给人家打么。

 耐下性子想看看汪士荣在襄阳谈的如何。

 如果韩王愿意去吴三桂那里,老张的算盘就得落空。

 韩王肯去其实也有个好处。

 就是成为吴三桂搞的明政权“备胎”。

 眼下浙江正被耿家父子猛攻,所以王五也不敢保证浮尘子能安全将王士元带回来,万一这个真三太子又失踪了,那么为了反清同盟不致于破裂,就有必要将韩王推出来成为天子人选。

 准备等汪士荣回来将这个意思表明时,吴三桂那边却传来情报。

 关于福建耿家和台湾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