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司马懿正式篡位,东汉士人大义感动历朝皇帝(第2页)

  “本官也是奉朝廷之命而为,如之奈何?”

  李笃笑了笑,道:

  “没错,眼下张俭先生确实就在我府中,但毛大人若是捉拿了,恐怕将来大人在外黄县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只不过为了区区县令之职,大人就要和全天下的士人作对吗?”

  毛钦默然半晌,转过身去,开口道:

  “本官在此等候一柱香时间,再搜拿你家,捉拿犯人张俭!”

  李笃会意,站起来朝着毛钦行礼。

  “多谢大人。”

  李笃急速来到后院之中,对着一名乔装打扮的士人沉声道:

  “张俭先生,毛钦已经被我说服,你速速离开外黄,当可无忧。”

  张俭闻言,不由迟疑。

  “我若一走了之,岂不是连累了李兄?罢了,还请李兄带我去前面,让那毛钦锁拿便是。”

  李笃急了,一把抓住张俭的手臂,怒道:

  “张兄何必如此迂腐,你乃八骏之一,天下士人所望。”

  “你若死了,便是大汉士人的损失,将来还有谁能登高一呼,和阉竖作对?”

  “务要怜惜性命,等他日东山再起,再为我等平反便是!”

  张俭闻言,不由热泪盈眶,朝着李笃躬身行礼。

  “李兄,张俭苟活此身,将来必定不负李兄和天下士人重托!”

  送走张俭之后,李笃重新回到大堂中。

  此时,大堂里燃烧的一柱香只剩下最后一点。

  李笃整理了一下衣衫,对着毛钦笑道:

  “毛大人,有劳了。”

  毛钦看着李笃,默然片刻,摇了摇头。

  “罢了,这县令,不当也罢。”

  “且慢!”李笃叫住了毛钦。

  毛钦正疑惑间,只听李笃笑道:

  “我李笃,收留朝廷钦犯,乃是死罪。”

  “毛大人高义,我如何能连累大人?”

  “还请大人拿着我毛钦的首级,回去向上司交差吧。”

  毛钦脸色一变,心中大感不妙,正打算冲上前去,却已经完了。

  李笃拔出腰间长剑,含笑自刎而亡。

  毛钦抱着李笃的尸体,一声长叹。

  “这世道,怎么就变成了这种模样?”

  “难道我等苦心治学,受的圣人教诲,忠君爱民,全都是错的吗?”

  画面一转,张俭一人一马,疾驰飞奔。

  身后传来叫声。

  “别让张俭跑了!”

  张俭慌不择路,一路只管朝着小路村镇而逃。

  夜色已深,偶然经过一处庄子,见路旁有一大户人家,张俭一咬牙,前往大门处砰砰敲门。

  “我乃山阳郡高平县人张俭,如今身为钦犯,正被阉党党羽追捕。”

  “若阁下愿意收留,感激不尽!”

  等待片刻之后,见门不开,张俭心中黯然,转身上马准备离去。

  就在此时,吱呀一声响,大门突然敞开,灯火通明。

  一名老者在子嗣的搀扶下含笑而出,喊住张俭。

  “张公何往?老朽李博,恭请张公入府歇息。”

  张俭又惊又喜,迟疑道:

  “我乃钦犯,若被阉竖党羽得知,恐怕会害了贵家。”

  老者哈哈大笑。

  “李氏,虽不能著名于天下,也是本县之中有名的士人之族。”

  “若八骏经过,李氏竟不能容,岂不是让人看了笑话?”

  “张公自管进来便是。”

  张俭惊喜不已,入了李家,得一夕安眠。

  清晨时分,李博的儿子突然进来,将张俭摇醒。

  “张公,阉贼党羽已至,请速随我从后门离开!”

  张俭大吃一惊,赶忙起身跟随李博之子来到后门处。

  李博之子牵来一匹马,道:

  “张公,你那马匹已然无力,此乃我家最好的马,我们在马鞍上放了一些盘缠,你尽管离去,我等为你拖延时间!”

  张俭心中感动,拱手道:

  “多谢!”

  张俭刚刚从后门离开,前门就被大队人马撞开。

  一名宦官趾高气昂地走进大堂,盯着高居主位的老者李博。

  “姓李的,听说张俭就在你家中,还不速速交出来!”

  李博微微一笑,苍老的脸庞上满是淡然。

  “老夫确实收留了张公,但张公已经离开了。”

  宦官大怒,喝道:

  “李老头,你是活得不耐烦了?收容钦犯可是死罪,你全家都得死!”

  李博笑声越发响亮,他正座于席,整理了一下衣衫,嘲讽地看着宦官。

  “阉竖,动手吧!”

  一道剑光划过,李博苍老的身体噗通一声倒在地上。

  到死,这名老者脸上都没有任何恐惧的表情,依旧还是那鄙夷的笑容。

  宦官心烦意乱,怒喝道:

  “把这一家子男人全杀了,女子妇孺全部充为奴隶,再传令郡县以儆效尤,看哪一个人还敢收留张俭!”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不由为之动容。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一声感慨。

  “这李博,真义士也!”

  宋弘表情同样也是颇为激动,道:

  “此,便是士人风骨也!”

  耿弇缓缓点头,道:

  “风骨确实是有了,但若是老夫在的话,必定要先诛杀了这该死的阉竖,再慨然赴死。”

  邓禹闻言,失笑道:

  “老耿,你是一个会武艺的,这李博却恐怕并非如此了。”

  耿弇哼了一声,道:

  “君子六艺,礼乐御书数射,李博若是当真通晓六艺,杀这区区阉竖有何难?”

  刘秀看了一眼耿弇,含笑不语。

  众人所处这个朝代,乃是西汉乱世,若是不会武艺,确实难以出头。

  但视频之中的东汉,都经历了八九代皇帝的和平,又怎么能奢求士人们依旧习武如故呢?

  贞观世界之中,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缓缓点头。

  “朕也曾经听闻大汉士人风骨,如今一见,果然所言不虚啊。”

  李绩感慨道:

  “只可惜当今文人,多为手无缚鸡之力者,却不可能再如汉朝先辈一般了。”

  长孙无忌脸色微变,反驳道:

  “李大人这话就不对了,若是论到君子六艺,我也是不惮和李大人比试一番的!”

  大唐雄风,岂非虚言!

  李世民哈哈大笑,对着三个儿子道:

  “尔等都看到了?”

  “朕常说,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天下,有千千万万个李博。若是将来尔等倒行逆施,李博之辈便会效仿当年陈胜吴广,尔等慎之、慎之!”

  李承乾等三人凛然遵命。

  大宋世界之中,重新回到了大殿之中,召来群臣一起观看金幕的赵匡胤口中也是啧啧作声。

  “大汉士人,果然名不虚传。”

  赵普点了点头,道:

  “都说历朝以弱而亡,唯汉以强亡。”

  “大汉之强,便是强在李博这些士人的风骨上了。”

  赵匡胤感慨道:

  “我大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怎么在靖康之变里就看不到呢?”

  说话间,多少有些不爽。

  听到赵匡胤这番话之后,在场的士大夫们脸上表情都是一变。

  赵普忙道:

  “陛下,靖康之变不也有一个李纲吗?”

  “李纲便是大宋士大夫的脊梁啊。”

  赵匡胤一听,倒也觉得颇有道理,笑道:

  “也对,总算是国朝没有白白养士!”

  赵匡胤心情又好了起来。

  你大汉有士人,朕的大宋同样也有!

  大宋,不比你的大汉差了!

  说话间,曹彬走入大殿之中,对着赵匡胤禀报道:

  “陛下,刚刚得到的消息,所有兵马粮草都已经齐备。”

  赵匡胤一听,顿时来了劲,站了起来。

  “那还等什么?传令下去,三日之后,朕要亲征辽国!”

  赵匡胤的心中,也是憋着一肚子的火。

  你们这些家伙,不是总喜欢说朕的大宋不行,不是正经的华夏王朝吗?

  等朕把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到时候再看看你们有什么话说!

  画面一转,张俭表情疲惫不堪,牵着的马匹也是一瘸一拐。

  “抓住张俭者,赏金千两!”

  听着身后隐约传来的喊声,张俭一咬牙,再度敲响了面前一座宅子的大门。

  “我乃山阳郡高平县人张俭,如今身为钦犯,正被阉党党羽追捕。”

  “阁下可否给些食物清水,我这便离去,绝对不给贵家添任何麻烦。”

  片刻后,又是吱呀一声,正门大开,一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带着数十名家人、仆役,含笑朝着张俭行礼。

  “早听说张公至此,在下陈定,已然等候多时了。”

  “府中宴席都备好了,张公请进吧。”

  张俭愣了一下,赶忙摆手道:

  “不不不,张某已经连累了太多人,还请贵家给一口吃的,我这就离开。”

  陈定脸色一变,大怒道:

  “张公这是何意,莫非是嫌弃我陈家太小,容不得你这尊大儒?”

  “今日若是张公不入我家之门,陈某只好一路给张公鞍前马后,护送出塞了。”

  张俭转身就要离开,却被陈定带着家人冲上来,强行拉了进去。

  又过半个时辰,陈定急匆匆地带着张俭来到镇外。

  “张公,情况紧急,只能礼送至此。”

  “望张公早日从塞外归来。”

  张俭忍不住道:

  “陈兄,你回去之后,切莫和别人说过我来过你家,切记!”

  陈定含笑点头,目送张俭离去。

  转身回到家中,陈定发现在自家大堂里,一名宦官似笑非笑,坐在主位上。

  “张俭刚刚来过?你收留了他?”

  陈定心中没有任何惊慌,似乎对此早有预见,淡淡道:

  “是又如何?”

  宦官大怒,直接拍了桌子。

  “你可知因张俭之事,朝廷已经灭了八家胆敢收留这钦犯之人?”

  陈定微微一笑,突然朝着宦官脸上吐了一口唾沫。

  宦官猝不及防被吐了个正着,回过神来之后大怒。

  “来人,把他拿下!”

  陈定被宦官麾下架住,放声大笑。

  “我陈家能和八家忠义之族并列,何其有幸!”

  “阉贼,尔等真以为杀了我们,就能灭掉天下士人之风骨吗?”

  “做梦吧!”

  画面一转,刚刚还人声鼎沸的陈家,一片死寂。

  尸体遍地,无论男女老幼,死状都极为凄惨。

  画面中,一家又一家的当地士族收留和庇护了张俭,护送张俭离开。

  一家又一家的当地士族被宦官灭族。

  【张俭自山东,经河北一路逃亡出塞。】

  【路上,二十余家当地士族收留张俭,尽被宦官屠戮殆尽。】

  【阉党气急败坏之下,到后来甚至乱杀无辜,大搞株连,整村整镇都为之残破不堪。】

  边塞。

  一名年轻人头戴官帽身骑白马,护送着张俭出了军塞,对着张俭笑道:

  “至此地,也算是完成了我恩师之托。”

  “张公只需拿着我给你的令牌前往乌桓,自然会得到庇护。”

  “若将来时局有变,我会立刻派人通知张公的。”

  张俭表情黯然,叹息一声。

  “为我残命,连累如此之多的好人,张俭死不足惜!”

  年轻人摇头道:

  “张公何出此言?你乃天下名士,只要留得青山在,将来自有出头为天下人平反之事。”

  “若灰心丧气,岂不是枉自耽误了那些义士家族的性命?”

  此话如当头棒喝,顿时让张俭醒悟。

  张俭深吸一口气,对着年轻人拱手致谢。

  “张某一路失神,还未请教这位大人尊姓大名,实在失礼。”

  年轻人呵呵一笑,拍了一下胯下白马。

  “不才出身辽东令支公孙氏庶子,名公孙瓒,字伯圭!”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越发动容。

  秦始皇感慨道:

  “没想到这儒家,竟然也能教育出这般刚烈之士人。”

  “朕,算是服气了。”

  一旁的群臣闻言,不由露出惊讶。

  谁都知道,秦始皇一直以来是心高气傲。

  看了这么多的盘点视频,能让秦始皇服气的镜头和画面,其实并不多。

  能听到秦始皇亲口说出服气的,更是少之又少!

  扶苏看着画面,只感觉心中悲痛。

  这位大秦太子,心怀仁慈,又亲近儒家学说。

  故而对这些儒家士人的慷慨赴死,极为共情!

  扶苏感慨道:

  “儒者,虽不得君王之门而入,但能大兴于世,又岂是一个有教无类所能概括的呢?”

  “父皇,这便是华夏儒者的精神,绝非那几个被您坑杀的腐儒所能代表。”

  秦始皇点了点头,突然一声轻笑。

  “正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如今宦官乱政,恐怕天下士人臣民,都要视大汉皇帝为寇雠了。”

  扶苏惊讶道:

  “父皇竟然如此了解孟子的名言?”

  秦始皇瞪了扶苏一眼,淡淡开口。

  “朕对儒家的了解,比你想象的还要深多了。”

  “你真以为,朕养在咸阳宫里的这些博士都是只会吃干饭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