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热血才刚沸腾岳飞就出事了,赵匡胤直接破防(第3页)

  “陛下,父母养育之恩大如天,为母亲守孝三年实属正常……”

  汉武帝直接打断了此人的话。

  “好,你喜欢守孝是吧,就按照宋朝制度,父三年母三年,准你辞官六年,六年后你再回朝廷报到!”

  “来人,把他拖出去!”

  等这名官员被拖出去之后,汉武帝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在场众人。

  “还有谁和朕说这种屁话吗?”

  众人噤若寒蝉,一个字都不敢说,心中暗自埋怨刚刚那个胡乱开口之人。

  你惹谁不好,偏偏要惹咱们陛下。

  这位可是汉武大帝啊,你这不是纯纯找死吗?

  刘据沉吟片刻,开口道:

  “父皇,咱们还是得规定一下具体的丧葬时间,不然这三年实在是一言难尽啊。”

  汉武帝点了点头,道:

  “这样吧,今后为官千里之内,给一个月丧假。两千里给两个月,三千里以上一律给三个月丧假。”

  “丧假只给父母妻儿,若是亲兄弟姊妹病故,丧假减半,其余一概不批丧假!”

  刘据迟疑一下,道:

  “父皇,三千里以上只给三个月,会不会时间不够?”

  从西域到长安,就已经超过三千里了。

  汉武帝不以为然地笑道:

  “若是以前肯定是不够的,但现在大汉有铁路了!”

  刘据这才恍然大悟。

  “对,有铁路!儿臣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

  在兑换工业革命之后,汉武帝下令最优先的研究项目就是铁路。

  如今大汉之中,从洛阳到长安的铁路已经建成,长安到西域的铁路也正在建设之中。

  按照弹幕中讨论出来的心得,汉武帝抓了一大批的倭人作为铁路劳工,这些倭人吃苦耐劳又听话不敢反抗,效率极高。

  按照汉武帝的计划,未来的十年内,大汉的铁路里程要超过两万里。

  有了铁路在,从西域到长安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

  等到以后全面铺开铁路,那别说三个月,一个月的时间也都绰绰有余了。

  汉武帝解决完这件事情,心情好了不少,笑道:

  “没想到岳飞这个小家伙居然还帮朕处理了一个麻烦,不错不错,真不错。”

  “嗯,儒家思想确实是有用,但作为皇帝也不能什么都听儒家的。”

  “堂堂天子,反而被臣子的思想掌控,像什么样子!”

  在场的法家、道家黄老学派的大臣们闻言顿时振奋,齐声赞颂汉武帝的圣明。

  儒家这些年的确是太飘了。

  虽然汉武帝前段时间已经无情压制了一波,但儒家在过往历次科举考试上,中了进士的人数依旧是一骑绝尘。

  因为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实在是太狠了,儒家士子数量冠绝天下。

  其他诸子百家所有人数量加起来,也就差不多是儒家士子数量的零头。

  眼下看到儒家吃瘪,大家都非常开心。

  心情畅快之下,汉武帝就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这个什么丁忧制度,简直是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谁搞出来的,乱七八糟!】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环顾一眼在场群臣,表情颇为古怪。

  在场的群臣表情也是相当微妙。

  一番短暂的沉默后,刘秀也发了一条弹幕。

  【光武帝刘秀:那个,咳咳,武帝老祖宗,丁忧制度就是在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发扬光大的啊。】

  【汉武帝刘彻:????】

  【昭烈帝刘备:那个,武帝老祖宗,确实是董仲舒的徒子徒孙们发扬光大的,不过咱们这时候还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还不是什么制度。】

  【汉武帝刘彻:……】

  丁忧,其实是儒家提倡的“孝道”中很重要的一环。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盛行于世,儒家的道德自然也就慢慢成为了全天下人的道德。

  随着时间发展,丁忧这项道德制度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惯例。

  但问题是,道德没有强制约束力。

  到了宋朝,“丁忧”以法律的形式变成了一种制度。

  父母去世,就要丁忧回乡守孝二十七个月。

  在此期间,必须居住在草庐之中,不准婚娶、不能宴饮、不能作乐、不能生子、不能出游。

  基本上就是与世隔绝三年的意思。

  大宋,就是将丁忧列入法律的朝代之一。

  所以才需要作为皇帝的赵构特地下诏“夺情起复”。

  过了一会,汉武帝又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大汉丁忧制度已经废除了,从今往后最多允许三个月。】

  历朝历代的皇帝看到这里,心中也是一动。

  【光武帝刘秀:这个办法好,朕也把它实行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说,朕一直都觉得丁忧是一个对官员很不人性的政策,既然诸位都废除了,那朕也按照三个月为丧假上限吧。】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纷纷发出弹幕,表示赞同。

  丁忧这种东西其实对皇帝来说是很烦的。

  有些时候用某些得力官员去推进一件重要的事情,结果这官员父母正好死了,不得不回老家丁忧。

  换人去做,又未必能达到效果。

  不换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等三年,让事情越发恶化。

  而且三年还不是最麻烦的。

  万一某个官员的爹娘其中一位先死了,另外一位三年后也死了,这名官员就要直接丁忧六年。

  六年啊!

  人生能有几个六年?

  官场上的六年有多宝贵,无需多言。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历朝皇帝发弹幕纷纷表示要改革丁忧制度的时候,历朝历代大部分官员大臣都非常高兴。

  爹娘死了,官员们当然也很伤心。

  但一守孝就要守三年甚至六年,等于人生六年的时光白白浪费。

  而且丁忧结束了,原本的官职早就被人占了,新安排的官职往往不如原职,等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对官员们的前途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很多官员私底下都调侃说,做官有两件事最幸运。

  一件事是从小父母双亡,另外一件事情是父母高寿过八十。

  基本上这两件之中的任何一件,都能确保官员在最重要的事业上升期不会被打断。

  但爹娘寿命这种事情谁说得好?

  所以改革丁忧制度,对每一名官员来说都等于消除了前途上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那是纯纯的大利好。

  至于反对的那些官员,也并非什么坚持道德,而是——他们已经丁忧过了!

  自己丁忧三年、六年。

  别人倒好,最多三个月,而且还不需要离职!

  这谁受得了?

  必须大家一起丁忧啊。

  可惜,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弱小,所以这种反对声也基本上都被完全无视了。

  大宋世界,赵匡胤眉头紧锁。

  别的朝代皇帝都在关心丁忧,但赵匡胤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这方面。

  赵匡胤更加关心的是岳飞的北伐!

  他很不高兴地开口道:

  “这个姚氏死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唉。”

  赵德芳闻言忙道:

  “父皇,丁忧制度是时候改革一下了。”

  赵匡胤嗯了一声,随口道:

  “德芳你和宰相们商议一下然后拟旨,今后丧假最多给四十九天,不能再多了。”

  沈义伦闻言感觉有些不对,忙道:

  “陛下,四十九天怕是来不及赶路吧?”

  赵匡胤瞪了沈义伦一眼。

  “有什么来不及的?大宋铁路这不是修着吗!”

  “以后从漠北到岭南也就三四天时间,随随便便都来得及!”

  解决了这件事情后,赵匡胤一脸忧愁地开口:

  “你们说,岳飞这北伐还能好得了么?”

  赵匡胤虽然巴不得赵构死,但他是真喜欢岳飞、韩世忠还有吴玠啊。

  这些大宋未来的将军们,是赵匡胤保住面子的最大希望!

  现在赵匡胤对赵构基本上是绝望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岳飞身上。

  但现在岳飞的形势非常不利,让赵匡胤忧心忡忡,愁眉不展。

  沈义伦无奈地开口道:

  “陛下,这一次热血沸腾的北伐,恐怕就只能虎头蛇尾了。”

  其他大臣们也都纷纷开口。

  “是啊,岳家军兵力虽多,但孤军奋战,实在是不可能赢得了金军和伪齐军啊。”

  “纵然金国也在内斗,可只要派出一支兵马来,岳家军很快就要溃败了。”

  “臣觉得,现在已经不是考虑岳家军能不能获胜的问题,而是要担心岳家军到底能不能全须全尾的班师了。”

  赵匡胤:“……”

  这一刻,赵匡胤的心情无比沮丧。

  从靖康之变看到赵构,一路上大宋除了被金国吊起来打,还是被金国吊起来打。

  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岳飞,好不容易才有了一次举国规模的北伐。

  结果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

  赵匡胤无奈地开口:

  “难道上天真的对大宋有看法?”

  赵德芳赶忙安慰一番:

  “父皇,大宋本就是顺应天命而生,上天肯定是眷顾大宋的!”

  “儿臣觉得,主要还是皇叔(赵光义)和他的后代实在是太过乱来,连续三个昏君,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群臣纷纷附和。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

  “赵光义篡夺陛下一脉的皇位,受到了天谴,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咱们这条世界线上,陛下已经拨乱反正,大宋必然不可能再被老天爷惩罚了。”

  听着众人的安慰,赵匡胤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

  就在此时,杨业突然开口道:

  “臣倒是觉得,岳飞也未必就不能赢!”

  赵匡胤精神一振,看向杨业:

  “杨卿家,你的意思是?”

  杨业笑了笑,道:

  “纵观赵构、赵鼎等人的布置,岳家军原本就是北伐的主力,其余部队都只不过是辅助。”

  “主力未出,辅助部队受到一些挫折,实属寻常。”

  “如今岳家军猛虎出笼,定能北伐功成,为大宋夺回失地!”

  杨业的话铿锵有力,在大殿中回荡着。

  下一秒,杨业就被口水淹没了。

  “一派胡言!”

  “盲目乐观!”

  “简直荒谬!”
                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爱读免费小说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 爱读免费小说 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