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李陵该不该死?汉朝内部吵成一团,李广利天山大胜!

西汉世界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李陵身上。

 李陵汗流浃背,噗通一声跪下。

 “臣死罪!”

 李陵的小叔李敢也出列跪下,一句话都不敢说。

 投降匈奴异族这种事情,绝对是禁忌中的禁忌。

 李广利立刻就来了精神,大声道:

 “陛下,李陵应当斩首!”

 江充也阴冷地开口:

 “陛下,投降匈奴,按律当斩!”

 一时间,对李陵的讨伐充斥着整座大殿。

 坐在皇位上的汉武帝刘彻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非常安静地坐着。

 刘据终于忍不住了,站起来道:

 “父皇,儿臣觉得,李陵情有可原,还是应当体谅的。”

 在刘据看来,李陵已经为大汉奋战到了最后一刻,尽了一个主将该尽的责任。

 李陵,对得起皇帝的信任,对得起五千将士的一路跟随。

 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刻,选择投降来保命,无可厚非。

 李广利冷笑道:

 “太子殿下这种话,臣是绝对不敢苟同的。”

 “若是按照殿下的意思,难道将来大汉的所有将军打了败仗就应该投降敌人?”

 “长此以往,大汉还是之前那个有骨气的大汉吗?”

 江充啧了一声,阴阳怪气地开口道:

 “太子殿下素来以仁德着称,但若是和一个叛徒讲仁德,那未免有些割肉饲虎的意思了。”

 皇位上的汉武帝听到这里,脸颊明显扭曲了一下,轻轻哼了一声。

 霍去病有点忍不住了,正打算开口,却看到卫青站了起来。

 “陛下,臣认为,我们应该就事论事。”

 “李陵率领五千兵马和匈奴王庭八万主力周旋了一个月, 杀伤了上万匈奴人,是对在金幕中作为主将的贰师将军最有力的支援。”

 “况且 ,若是李陵能及时获得援兵,他本来是有希望突围成功的。”

 “诚然,李陵若是自杀,的确是保全臣节的最佳方式。”

 “但若李陵投降之后,将来再找机会回到大汉,不也是给大汉保全了一位名将吗?”

 “还请陛下三思!”

 霍去病听完,立刻开口道:

 “陛下,这也是臣的意思。”

 霍去病其实是很厌恶匈奴的,当然更看不起那些对匈奴投降的人。

 但金幕中播放的这整整一个月的艰苦作战经历,打动了这位冠军侯。

 五千将士,面临十倍敌人,边撤边打,转战千里。

 最终,因为没有预定的援军导致失败。

 这些场景,打动了霍去病。

 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战,其实和李陵这一次颇为相似。

 不同的地方在于,当时浑邪王因为抢地盘去了没有继续追击,而休屠王也因为得不到羌人王者们的支持放弃了追击。

 否则,霍去病很有可能也和李陵一个下场。

 当然,霍去病是不会投降的。

 真到那个地步,霍去病一定会死战到最后一刻。

 可也正是因为经历过那种绝境,所以霍去病能理解李陵。

 以名震天下的冠军侯心智之坚韧,当时也曾经不止一次地绝望过。

 霍去病没有被绝望击垮,但也不会去苛责那些被击垮的人。

 一条艰辛的道路,走过,方知不易,更不愿苛责那些半途倒下之人。

 霍去病认真地开口道:

 “李陵是竭尽全力,奋战到最后一刻。”

 “臣真的认为,应该对他宽容一些。”

 “更何况,那只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咱们这条世界线的现实!”

 “还请陛下三思!”

 说着,霍去病长躬及地,郑重行礼。

 坐在皇位上的汉武帝见状,陷入长久的思考中。

 好一会,他开口道:

 “李陵削爵三级,贬官一等。”

 “这般处罚,你可服气?”

 李陵赶忙道:

 “臣心服口服!”

 刘据还想要再说话,却听到卫青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随后道:

 “陛下英明!”

 霍去病立刻道:

 “陛下英明!”

 刘据有些不服气。

 父皇这种处置,明显不公。

 怎么能因为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处罚李陵?

 李陵的能力和贡献都摆在金幕中,父皇这么做难道就不怕失去人心吗?

 汉武帝淡淡的声音传入刘据耳中:

 “据儿,你看起来好像不太服气?”

 刘据身体抖了一下,立刻开口道:

 “儿臣心服口服,绝对没有任何怨言!”

 汉武帝哼了一声,道:

 “此事就此揭过,今后也不必再提!”

 抬起头,汉武帝正想看金幕,眼神突然有些凝固。

 金幕中,一场历朝历代皇帝的大争论正在进行。

 【隋文帝杨坚:李陵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投降也无可厚非。】

 【宋太祖赵匡胤:放屁,真正的英雄是像历史上的杨业那样,为华夏奋战到最后一刻。叛徒李陵,恶心死朕了!】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就是,怎么能投降异族?简直就是华夏耻辱,李陵该死!】

 【光武帝刘秀:此言差矣。李陵又不是一开始就投降,都山穷水尽了,难道自保都不行?】

 【宋太祖赵匡胤:你刘秀没脑子,连杀兄仇人都能原谅,原谅个叛徒也很正常。】

 【光武帝刘秀:???你大宋出了赵构这种货色,你这个开国皇帝不反思一下自己,还有脸说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