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赵匡胤又开始分析霍光,奇葩田顺让刘邦被禁言

赵匡胤冷笑完了,开始冷静分析。

 “你只需要站在霍光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情就能很容易地想明白了。”

 霍光喜欢战争吗?

 答案是一点都不喜欢。

 是因为他爱好和平吗?

 是,也不是。

 经历过刘彻穷兵黩武的五十年,任何一个正常人都希望和平,不希望大汉被折腾烂了。

 但为何都过了十九年,霍光明知道汉朝已经有了十五万骑兵,还不愿意开战?

 因为这会威胁到霍光的地位。

 如今的霍光,党羽遍布朝堂和全天下。

 就连皇帝刘病已,一样被霍光随意摆弄于掌中,废立都是霍光一句话的事情。

 那霍光就真的完全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任何害怕的东西了吗?

 有。

 霍光的缺点就是,他没有军功!

 霍家的军功,那是他哥哥霍去病挣来的,和霍光一个铜板的关系都没有。

 那霍去病作为冠军侯,在军队中总有人脉吧?

 不好意思,霍去病去世的那一年,距离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六年了。

 当年霍去病的部下们,早就死光了。

 卫青呢?

 卫青倒是活得比霍去病久不少,人脉也更广。

 然而经过巫蛊之祸,卫家被刘彻直接连根拔起,彻底完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现象。

 霍光明明和刘彻时代最负盛名的两大绝世名将关系都极为亲密,但他却连一点军队中的人脉都没有!

 赵德芳听到这里,倒是听出了一些门道。

 “这也是汉武帝放心地让霍光当刘弗陵首辅大臣的原因之一吧。”

 赵匡胤嗯了一声,淡然道:

 “你说得对。在刘彻想来,只要霍光掌握不了军队,他就当不了权臣。”

 “嘿,他又怎么能想到,事情的变化可不在他的算计中!”

 霍光一方面利用和平时期,削减了军队对国政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借助除掉上官桀的机会,安排各种霍家人掌控了军权。

 同时,霍光在和平时期依旧大力支持军队武备,也让军队并没有因此对霍光反感。

 三管齐下,大汉的军队也就掌握在了霍光这个文官大司马的手中。

 赵德芳听完大感佩服,道:

 “难怪霍光能架空这么多汉朝皇帝,他的确是一个有手段的人。”

 赵匡胤嘿嘿一笑,道:

 “但这样做毕竟也是有隐患的。”

 最大的隐患就是,军队不会支持霍光篡位!

 论到荣誉感,军队绝对是最高的。

 大家为了大汉和匈奴拼死拼活杀了几十年,对大汉的归属感那是满满的。

 你霍光啥军功没有,大家为什么要跟着你改朝换代?

 霍光收买不了军队,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迈出谋朝篡位的最后一步。

 “军队,是霍光整个权力根基之中最弱的一环。”赵匡胤下了结论。

 既然是最弱的一环,自然也就是最容易被人突破的一环。

 战争对权臣霍光来说,能不打就尽量不打。

 但偏偏这一仗涉及到了西域的控制权,不打还不行。

 假如霍光把十五万骑兵集中在一起,那这十五万骑兵的主将打赢了匈奴,凭借着大胜之威带十五万骑兵直接杀回长安“清君侧诛权臣”,霍光怎么办?

 真正能被霍光信任的,除了霍光自己,就只有长子霍禹。

 偏偏霍光和霍禹都没有这种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霍去病复生还差不多。

 那就只能分散。

 五路出征,都是霍光的心腹,范明友干脆就是霍光的女婿。

 这样就能确保就算其中有人出了问题,霍光也能及时调派其他军队平定。

 这时候就要说到苏武了。

 苏武,一个对汉武帝刘彻忠心耿耿的臣子,一个极力支持刘彻曾长孙刘病已即位的人。

 换做别人,霍光早就杀了。

 偏偏苏武还是民族英雄!

 有大义在身的苏武,霍光不能杀,只能给苏武一个两千石大员中比较冷门的典属国,闲置起来。

 不给苏武掌兵,还真不是因为担心苏武造反。

 假设要给苏武掌兵,苏武手中最多也就三万骑兵,就算造反对霍光也造不成什么威胁。

 霍光担心的,是苏武借助这场对匈奴的战争,在军队中收获一大片人脉。

 这些人脉,很有可能会因为苏武对刘彻的忠心,被刘病已所利用!

 本来霍光势力最弱的就是军队,要是再被刘病已趁机插手到军队里来,那麻烦就大了。

 赵匡胤说到这里,悠悠开口:

 “所以别人都能用,苏武是绝对不能用的。”

 “史记里面都记载了,李陵告诉苏武从南边传来刘彻死讯的时候,苏武哭了好几个月,甚至都吐血了。”

 “这种刘彻的大忠臣,要不是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在,霍光早让苏武的坟头草三丈高了,还让他当两千石大员呢?”

 “苏武领兵,更是想都不用想!”

 赵德芳闻言,不由惋惜。

 “唉,这样说来,苏武也实在是太惨了。”

 因为对大汉忠心耿耿,被囚禁在匈奴十几年。

 好不容易回到大汉,又因为对汉武帝刘彻的忠心,被霍光闲置了这么多年。

 一身才能抱负,毫无用武之地啊!

 赵匡胤哼了一声,道:

 “苏武也不冤,谁让他的脑子那么耿直,转不过弯?”

 在赵匡胤看来,气节这种东西,苏武肯定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