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历朝皇帝断言大清要亡,林则徐七胜义律(第2页)

 【唐太宗李世民:无论是火炮、枪械还是造船技术,英国人都必然是领先的。大清唯一的获胜希望就是战术!】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老康熙其实知道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说的是对的,但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光武帝刘秀:看看那个关天培,能不能顶用吧。】

 镜头转回广州城外,虎门。

 自从在穿鼻洋和英国战舰爆发战斗之后,钦差大臣林则徐和两广总督邓廷桢两人就移住虎门军营之中,在第一线随时准备应对英国人的战争挑衅。

 林则徐并不是那种盲目自大之人。

 在穿鼻洋海战爆发后,林则徐立刻就意识到了战争危机的到来,并采取的诸多措施。

 林则徐下令增设沿海战备,购西方洋炮加强虎门炮台,购外国商船改装战舰,补充水师,并搜集外国船炮资料图纸进行研究,让工匠们抓紧仿制。

 他认定民心可信,民力可用,从沿海渔民、疍户、盐贩中招募水勇,备置大船,教以夜袭火攻之法,又准沿海村庄民人团练抵御,自保身家。

 在林则徐等人筹划下,广东形成了各方联合抗英的局面。

 全省人民的力量,史无前例地聚集到了一起。

 这种力量和人心,将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得到证明。

 此时,两位总督大人正举着望远镜,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海面。

 虎门外海之上,一场战斗正在进行。

 关天培率领的广东水师和义律为首的英国船队,又一次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清军的战船灵活地在海上穿梭着,对着英国船队开炮。

 英国方面的船只虽然更加巨大,但在这种双方犬牙交错的情况下却显得极为笨拙。

 英国人船上的大炮虽然威力更大,可却偏偏很难打击到更加灵活的清军战船。

 反而是清军时不时抽冷子给几发炮弹,往往能命中英国方面的船只。

 每一发炮弹命中,都会带来无数木屑横飞。

 终于,英国人支撑不住,朝着外海狼狈奔跑而去。

 林则徐和邓廷桢都松了一口气,放下望远镜,脸上露出笑容。

 “林大人,这已经是咱们第七次击退义律的进攻了。”

 林则徐笑着点头,道:

 “朝廷那边原本还不支持咱们,但上一封来自皇上的旨意,却已经明说要咱们打出大清的风范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