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太平军的喘息和发展,咸丰皇帝无比艰难的二选一(第2页)

 穷则思变。

 承受着大清最高价盐巴的云贵川、湖南、江西老百姓们,被迫寻找盐巴的代替品。

 原本传入华夏之后并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辣椒,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人们发现,只需要一点点的盐巴再加上大量的辣椒,就足以维持人体对盐巴所需。

 不仅如此,辣椒的口味还很重。

 这对底层一年到头闻不到几次荤腥的老百姓来说,是口感的很好补充。

 再加上辣椒还能去体内的湿气,对山区居住的人而言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就这样,辣椒飞速在西南各省、湖南、江西等地风靡传播开来。

 广西北部的桂林、柳州地区,同样也属于西南官话区,一样受到了吃辣椒风潮的影响。

 杨秀清虽然是广东人,但在转战广西的过程中也耳濡目染有了吃辣椒的喜好。

 至于本身就是桂北人的萧朝贵,更不必说。

 两人风卷残云,将面前一大桌子各式各样的辣椒菜吃得干干净净,满足地打起了饱嗝。

 杨秀清用签子剔着牙,对着正在喝酒解渴的萧朝贵道:

 “萧兄弟,云山兄弟过世了,他之前是负责招揽人心、传教那一片的。”

 “现在天王事务繁忙,咱们两兄弟应该主动帮天王分担一点,你觉得呢?”

 萧朝贵闻言,心中不觉好笑。

 你杨秀清一个矿工出身,现在还故意文绉绉地说话,不违和吗?

 但杨秀清这是在暗示,不,明示萧朝贵和他一起争夺传教、纳新的权力,萧朝贵当然不会放过这种分享新权力蛋糕的机会。

 “杨兄弟所言极是,但我是个粗人,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啊。”

 杨秀清呵呵一笑,让人拿来了三张写着密密麻麻文字的宣纸。

 “萧兄弟,你看看这个。”

 萧朝贵有些疑惑地接过来一看,发现是三篇檄文。

 分别是《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

 仔细看了半晌,萧朝贵露出笑容。

 “不错,就按照这个办!”

 很快,在道州城以及被太平军占领的各处县、镇、乡村内,这三篇檄文被四处张贴。

 老百姓们好奇地聚拢过来,听着读书人们抑扬顿挫地诵读着。

 “……今满妖咸丰,窃据皇位,究其根本,原属胡奴,乃我中国华夏之世仇。”

 “……自多尔衮入关以来,满人对汉人之罪行累累,罄南山之竹简,写不尽满地脏污;决东海之波涛,洗不净滔天罪孽。凡中国汉人后裔,皆刻骨铭心。”

 “满妖道光、咸丰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子女皆哭倒于道路,是要我中国之人贫穷,以富满人之仓房也。”

 “公等世居中国,皆是上帝子民。受满妖蒙蔽,天王、东王、西王感念尔等无知,不欲加之于罪。”

 “凡有擒杀满将、满人来投者,皆为我太平天国兄弟,一视同仁,无任何压迫,论功行赏。”

 “望尔等体念天父上帝之恩,速前来投,不失荣华富贵,再无满人之压迫,何其美哉!”

 三篇檄文的传播,在湘南大地获得了惊人的效果。

 湘南地区和广东、广西北部一样,都属于南岭丘陵的组成部分。

 这里多山、多矿,拥有大量矿工。

 矿工可不一般。

 挖矿的生活让他们天然服从纪律,懂得相互帮助,身体强韧,耐力持久,是军队的绝佳兵源。

 明朝时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就是戚继光在浙江南部山区招募的矿工为主体。

 但矿工的生活又是非常辛苦、卑贱的。

 即便是在现代,下洞挖矿都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

 在大清这种时代,因为各种矿难而死更是家常便饭。

 更要命的是,矿工的工钱还非常低。

 杨秀清就当过烧炭工,对矿工群体的困境极其了解,自然也做了极具针对性的宣传。

 这一来,不单单是湘南地区,就连湘西山区乃至邻省的赣南山区都有大量矿工携家带口前来投奔太平军。

 太平军的征兵处,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招揽了上万名新军!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每天都有数百上千人前来投奔太平天国。

 这些新军被平均分配到了五王麾下,接受着紧张而严厉的训练。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也不由感慨。

 “这清廷的统治,还真是足够不得人心啊。”

 此时,刘秀和太子刘庄正在一起吃饭。

 东汉的御宴就没有大清那种防毒到变态程度的风格,父子两人吃的饭菜都是御厨刚刚出炉,热腾腾的。

 和后世不同的是,东汉时期的饭菜大多还保留了东周时期的风格。

 除了最传统的烹、炙之外,还有煎、炝、燔、脍等多种制作方式。

 饮料方面,黄酒、清酒等酒类都已经出现。

 此外,还有各种丰富的酱料。

 除了还缺乏像辣椒、土豆、西红柿等来自美洲大陆的食材之外,基本上已经是非常完整的美食体系了。

 刘庄将一块极为新鲜嫩滑的鱼脍蘸了一下酱,放入口中,感受着鱼肉在舌尖迅速融化,和浓郁的酱汁于味蕾上绽放出特别的爽感。

 细细品味了一下这种感觉,刘庄满足地松了一口气,对着刘秀笑道:

 “父皇缘何见得?这咸丰皇帝似乎还是想要干一番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