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对未来迷茫的曾国藩,左宗棠一句话点醒向荣(第2页)

 常大淳内心之中其实是非常不看好长沙战局的,而曾国藩的老家偏偏又在长沙府境内,便劝说曾国藩暂时停留于武昌,等长沙那边有了分晓再做决定。

 曾国藩短暂犹豫之后,对常大淳道:

 “祖、父去世而我不在,已然不孝。若今娘亲去世,家中诸多幼弟在堂,而我为长兄竟不能扶灵守孝,岂为人子、兄长哉!”

 曾国藩毅然决然,带着几名随从悄然南下。

 此时太平军所有主力都在长沙城外和清军决战,故而曾国藩还算顺利地回到了距离长沙并不远的湘乡县老家。

 只是太平军虽然撤走,曾国藩却也并非就全然乐观。

 按照清朝惯例,满、蒙官员只需守孝百日,便可回原官署办事,无需辞官。

 但汉族官员却需要守孝二十七个月,而且必须辞官,等守孝完毕之后朝廷再酌情授予同等官职。

 曾国藩作为署兵部左侍郎,已经是从二品的大员。

 同级别的官职除了各部侍郎之外,就是一省巡抚。

 曾国藩作为被咸丰皇帝亲手打倒的穆彰阿之得意门生,原本在朝堂中就饱受排挤。

 几次上书咸丰皇帝,也并未获得什么效果,还惹恼了一大批人。

 丁忧结束之后,真的能获得什么有潜力的官职吗?

 丧母之痛,前途未卜,国家的命运风雨飘摇。

 对曾国藩而言,这个咸丰二年,注定让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四十一岁的曾国藩,从未对命运和未来如此迷茫。

 长沙城。

 向荣带着笑容离开巡抚官署,正准备回家,却被一个人拦住。

 “左先生,是巡抚大人派你来找我?”

 向荣有些疑惑地看着面前的左宗棠,但语气还算客气。

 作为长沙城中的主将,向荣很清楚左宗棠的贡献。

 左宗棠表情平和地开口道:

 “左某只是觉得将军守住了长沙,若是因为些许错误而导致被夺职降罪,殊为可惜。故而特地前来提醒一下将军。”

 向荣皱眉道:

 “左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左宗棠平静道:

 “长沙是聚集了大清半壁江山的精锐,才千辛万苦地挡住了洪秀全贼寇。”

 “如今贼寇北上,长沙城中精锐却并未奋起直追。假如贼寇去了湖北,将军觉得湖北的兵马能拦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