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历朝皇帝吐槽大清,贞观诸将臧否僧格林沁的毒计(第2页)

 一想到这里,崇纶的嘴角更加愉快了。

 他很快就召集了诸多幕僚。

 “吴文镕那个老小子出兵了,后勤是在咱们手里的。”

 “他一直和本老爷不对付,你们这些奴才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诸多巡抚幕僚、官员们心领神会,连连点头。

 “巡抚大人,奴才们懂办事!”

 ,!

 “吴文镕但凡能拿到全部的后勤物资,奴才提头来见!”

 崇纶越发得意,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一条弹幕飘过。

 【汉高祖刘邦:你这大清是真的越来越像南明了,这内斗是一模一样啊。】

 【汉武帝刘彻:好官员被坏官员利用政治斗争弄死,这一集朕看过。咸丰不愧是个败家子。】

 【隋文帝杨坚:歧视汉人的政策从根子上就是错误的,咸丰既然做出了这种选择,就得承受后果。】

 【唐太宗李世民:朕现在基本可以断定,吴文镕兵败之后,武昌城是守不住了。】

 【明太祖朱元璋:这就是异族王朝的悲哀,自己族内开国一代英明人物死去后,传承下来的都是废物,又不敢重用汉人,呵呵。】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大清世界,皇宫大殿。

 康熙皇帝怒气冲冲地对着面前的诸多八旗臣子喝道:

 “你们之前天天在朕面前说八旗这也好那也好,又是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又是祖宗的制度。”

 “现在你们来告诉朕,崇纶这种废物究竟好在哪了?”

 但这些八旗大臣们也有话说。

 一名年纪老迈的郡王颤颤巍巍地开口道:

 “皇上可能忘了,击溃北伐军林凤祥所部的也是两名旗人,胜保和僧格林沁!”

 一听到这里,诸多八旗大臣们顿时就来劲了。

 “是啊皇上,关键时刻还得是旗人才能守住大清江山。”

 “哪个族都有优秀之人和无能庸才,汉人如此,旗人也不例外。”

 “皇上,您不能只盯着旗人的庸才,只看汉人的好啊。那之前的钦差大臣徐广缙不也是个汉人,他连赴任都不敢!”

 康熙皇帝:“……”

 老皇帝的心,这叫一个累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镜头一转,来到了清军追击北伐军的战场。

 说是撤退,但在极端缺乏物资的情况下,北伐军的撤退难以避免地出现了混乱。

 僧格林沁率领着麾下的五千多满蒙骑兵、洋枪队策马追击。

 虽然已经开春,但许多地方冰雪还没有融化。

 冰雪之中,随处可见倒在地上的北伐军尸体。

 这些尸体许多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然在死前就已经极度缺乏营养和体力。

 僧格林沁见状,心中也是欢喜不已。

 “这些贼寇,终究是抵挡不住了!”

 胜保、僧格林沁一路追杀北伐军,取得了许多战功。

 在路上,陆陆续续还有上万名北伐军将士选择了投降。

 就这样,双方一路逃一路追。

 北伐军也并非就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在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几名将帅的率领,以及仅存的大约三千广西、湖南老兵的支撑下,北伐军且战且退,在一个月后抵达了距离山东边界并不算远的阜城。

 这个时候,是咸丰四年的农历二月初。

 僧格林沁觉得时机到了,就率领五千多属下抢先绕路,封锁了阜城往南的道路。

 北伐军经过一个月的战斗,体力和士气也降低到了极点。

 夺取了阜城之后,有城墙作为防御,城里也有一些物资提供了急需的补充。

 北伐军诸多将帅们在商议过后,决定暂时在这里固守,等待援军。

 胜保、僧格林沁会合各地前来的诸多清军,将阜城团团包围。

 夜色中,林凤祥、李开芳登上阜城的城墙,注视着城外延绵不绝的清军大营。

 林凤祥脸上难掩疲惫和自责。

 “老李,当初我若是听你的话,及时在冬天之前班师南下就好了。”

 李开芳呼出一口气,安慰着老搭档。

 “老林,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再去想那些也没有任何用处。”

 “咱们眼下要做的,就是把剩下的兄弟好好地带回天京去。”

 “至于回到天京之后天王和东王怎么处置,反正你我一同面对就是了。”

 另外一边,阜城外清军营地中。

 钦差大臣胜保和参赞大臣僧格林沁正在讨论一件事情。

 胜保开口道:

 “郡王,你说该怎么处理这些投降的长毛贼,全杀了吧?”

 别看胜保是钦差,咸丰皇帝钦定的主帅。

 但僧格林沁可是咸丰皇帝的表哥,还是蒙古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