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咸丰败家子老套路被历朝皇帝吐槽,洪秀全反击杨秀清

【汉武帝刘彻:这个骆秉章是懂当官的。】

 【汉高祖刘邦:前倨后恭,成语的具象化,挺好。】

 【唐太宗李世民:曾国藩还是会用人的,塔齐布和彭玉麟两人相得益彰。】

 【隋文帝杨坚:再加上林绍璋的配合,也是让湘军直接翻身。】

 【明太祖朱元璋:朕就说正常的太平军不应该输,林绍璋这个废物直接连累两万将士,简直该死啊。】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看到了吧?大清自有民心在,塔齐布和彭玉麟这种英勇战将就是最好见证。】

 【宋太祖赵匡胤:你拉倒吧,打个农民起义军你挺狂,对付英国人的时候没见你大清重拳出击呢?】

 ……

 【光武帝刘秀:说起来,大清这个皇帝咸丰也是真不会用人啊,江忠源、吴文镕这么好用的属下居然都被他用死了。】

 【周太祖武则天:这种从小养在深宫之中的废物,就算是能装模作样骑马射箭又有什么用?】

 【宋太祖赵匡胤:咸丰是个瘸子,他怕是连装模作样都不行哟。】

 【周太祖武则天:那没事了,纯纯一个败家子嘛,鉴定无误。】

 【明太祖朱元璋:咸丰给人的感觉还挺奇妙的,就是那种很正统的,教科书级别的败家子。】

 【秦始皇嬴政:对。看起来好像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失误,但就是一连串小失误,最终让大清万劫不复。】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你们先等会,大清刚刚在湘潭大胜,谁和你们说大清要万劫不复了?】

 【宋太祖赵匡胤: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那你走着瞧呗。】

 镜头一转,来到了大清京师。

 圆明园。

 书房中,咸丰皇帝表情疲惫地落座,挥了挥手,示意面前的当值军机大臣们开始今天的公务。

 这位登基四年多的年轻皇帝,心累,身体也累。

 为了排遣这段时间接连不断的坏消息带来的精神压力,咸丰皇帝将怒火发泄在了宫里的嫔妃身上。

 女人永远是男人最好的解药,只是吃药总是有点副作用的,咸丰皇帝疲惫的表情和两个大大的熊猫眼就是证明。

 刚一落座,军机大臣祁寯藻就开口道:

 “皇上,户部那边已经对国库亏空、剿匪兵饷不足的问题给出主意了。”

 “说。”咸丰皇帝有气无力地开口,连翻一下祁寯藻递到面前奏折的动作都懒得做了。

 祁寯藻忙道:

 “一言以蔽之,捐厘助饷!”

 所谓捐厘助饷,说句大白话,就是再卖一波官。

 咸丰皇帝沉吟片刻,道:

 “这就够了?”

 作为已经卖过好几次官的皇帝,咸丰可是有经验的。

 这卖官的收入那是一次比一次少。

 围剿太平天国的军饷、物资投入却是越来越大。

 怎么填得上?

 祁寯藻干笑一声,道:

 “所以具体的措施还要再细化一下,主要是厘金这方面。”

 所谓厘金,又被称为厘捐,是大清在各地水路关口对通过该地商品征收的过路费。

 咸丰想了想,道:

 “户部想要提高厘金?”

 祁寯藻摇了摇头,道:

 “提高厘金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咳,如今过关的货物之中,有太多货物是来自西洋了。”

 厘金之中,其实就包含了外国货物进口的关税,以及在大清内地运输的过路费。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英、法、美等诸国的大量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大清。

 按照《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等规定,大清对这些商品征收的厘金基本为零。

 而大清本身的商业,又被这些外国倾销的商品冲击得基本破产。

 就算把厘金提得再高,收不到外国商品上面去,那都是白扯。

 咸丰颇为不爽,这祁寯藻搞什么东西,特地提这些是在打朕的脸?

 连带着语气也变得生气几分。

 “那你说这些做什么!”

 祁寯藻心中也是无奈。

 奏折上都写得明明白白,皇上您倒是看一眼啊。

 没办法,祁寯藻只能继续口述。

 “户部的意思是,把厘金征收的范围扩大。”

 “不再仅仅针对各地水路关口运输的商品,而是直接对商店征收!”

 如此这般,祁寯藻解释了一通。

 以前,商品在通过关口的时候才需要交厘金。

 但户部的打算是,只要商品在商店里,哪怕没有通过任何关口,也必须交钱!

 若是从商店中运输出来再通过某处关口,那就交第二遍钱。

 而且还要把所有商品都包含进去。

 比如说粮食、盐巴、铁、布匹这些老百姓必须要用到的东西,统统都征收厘金。

 这样一来,大清朝廷的厘金收入就会迅猛增长,有望在极短时间内弥补上军费的巨大亏空。

 咸丰沉默片刻,道:

 “这不就是苛捐杂税吗?”

 书房内顿时安静。

 祁寯藻干笑一声,道:

 “皇上,这也是为了剿匪的权宜之计,不得不为啊。”

 “将士们若是没了军饷,那是真打不了仗的。”

 “之前那林凤祥贼寇北窜,之所以能在河南、山西畅通无阻,很多时候不是咱们大清的军队不行,是军饷问题让将士们不肯卖命!”

 一提到林凤祥,咸丰顿时就有点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