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6章 因果中的阴德(第2页)





陆张氏在看书,他没事时也翻了看了,对因果略有所悟,也向山崎请教了,听得是不寒而栗。





……





因果不一定现报,也不一定是你现在做的。





这么说吧,小时候往海里丢个石头,砸死一只虾米。





而这个小虾米有亲人朋友,其中一个恨你入骨,一心一意修炼,成了虾妖。





你却一直不知道这事情,无忧无虑的生活,结婚生子,儿孙满堂,结果到老了,全家一夜之间被那虾妖所杀。





这就是因果,而如果你一生行善,并且真的积累到了善功。





比如你对张三有大恩,张三后来去当了渔夫,渔夫打渔天经地义的,然后他又与虾妖有因果。





那虾妖在修炼时,有可能因为张三,而出现问题,甚至被他捕来吃了。





又或者你同李四有恩,李四长大后练了一身本事,那等虾妖来报仇的时候,他说不定会出现,救下一些人。





至于是多少人,则要视因果善功,有可能只能救下一个,也可能救下全家。





而这些事情,你可能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它发生过。





这便是因果令人难以琢磨的地方,想避免只能凭命数和运气福缘。





没有什么事是命中注定的,便是有,一开始也不会有准确的时间,非要因果到了,才会注定。





尤其是劫难,所以需要积功德,以功德推延化解劫难。





而功德的问题在于,行善不一定是功德。





比如发粮是行善吧?但目的是让大家参加训练,让大家帮忙制作兵器。





这就没有功德可言,不过作为大吴之人,帮大吴打大赵,也是天经地义,所以这有一份功德拿。





但若是杀戮过盛,功德增加的同时,罪孽也增加。





到底怎么样,不好说,反正罪孽多了,就会遭报应。





比如上上代的赵王,纵容妖魔残害生灵,最后被儿子反,囚禁于寺庙精舍里,然后还过了120岁大限。





这本是好事,但对他来说等于是坐牢,并且要一直坐下去。





而上代赵王是囚禁他父亲,得位不正。





是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辈,然后信奉佛门,结果丢了方圆六千万里的疆土。





为夺回疆土,赋税劳役层出不穷,不与民休息,也不管吏治败坏,欺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