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2章 帝位上的因果(第3页)





吏治也是推崇仁义道德,官吏的私心不可避免,但百姓人人都是监督者,让他们难以实现私心。





而儒家虽然推崇仁义道德,但却是有为,最贴切的一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仅无法杜绝人的野望、贪婪和私心。





反而让有条件的人,更加有野望,更加贪婪,更家自私。





最自私的就是家天下的皇帝,所以才有那么多事情。





这和皇帝是明君与否无关,是法的问题,表现出来的,就是吏治的问题。





官员可以高举各种名正言顺的借口作威作福,百姓却没办法去监督官吏的私心。





从皇帝到文武百官,绝大多数都是嘴上说仁义道德,动起手来比谁都狠,心计毒辣,完全不顾后果。





百姓与家奴,牲口无异,要老实听话,要耕田养马交税,要做足劳役。





然后想起来了,就多施舍一点,但要记得感恩戴德。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能像道家一样,真正崇尚仁义道德呢?





这就是因果,导致谁不这样,就会被挤出局。





皇帝为了保住皇位,妃子为了保住地位,保住子嗣,宦官为了保住地位,保住财富,权臣为了保住地位,保住权势。





以及所有人都有的一个原因——为了保住小命,所有人不得不自私,不得不装仁义道德,不得不心狠手辣。





不是不想仁义道德,是真的做不到。





这就是因果,导致皇帝和权贵,还有官员们,没办法修道长生。





道家自然而退,儒家自然而进。





儒家不是没有仁义道德,若给儒家一个没有那么多因果纠缠的世界,那也能像道家一样,拿仁义道德来教化所有人,然后小心的挑选好每一任皇帝。





但没有如果,因果上就是如此。





天数就是让皇朝无法长久,让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帝和权贵们无法长生。





让他们在掌握人间权势,在享受荣华富贵,拥有无上风光的时候,要承担因果。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掌上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