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有才,但不多(第3页)

  但不论如何,这个评分是真的很高。

  最后,将试卷呈递上来的读卷官想了想,还是觉得如实相告:“启禀大人,这份试卷我们复查过,但还是觉得综合来看批八“○”最为合适。”

  “哦?”一直置身事外的礼部尚书杜光庭终于有了反应,他诧异道:“竟有如此文章?”

  几位大人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读卷官点了点头,确定没有农村,排名前三的试卷第一份便是这份得了八圈的试卷,第二份和第三份都得了六个圈,可以说“八圈试卷”算遥遥领先了,他们不会弄错的。

  见读卷官如此笃定,彭大人翻开了这一份试卷,试卷上的策文也跃入眼帘:

  “帝王之御天下也,必尽官人之道而后可以致天下之治;必得官人之要而后可以享天下之逸……”

  很普通嘛。

  彭大人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明白为何几人坚持此文最佳,于是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

  “以一人之聪明,而欲周知天下之贤,则君之势必有所不及,非所以言官人也,况其劳不能免乎!”

  读到此处时,彭大人会心一笑,觉得这位考生确实有才,但是不多。

  “是故,明主劳于求贤而逸于任人,任人者任相也,一相得而万国理矣……”

  彭大人一怔,瞳孔轻微放大,他细细品味了两遍,突然拍桌夸赞道:“好文,好文啊!”

  他不就是一个贤相吗?

  陛下圣明而贤相辅之,得他一相而万国理矣。

  彭大人满意极了,他自认为贤良忠直之臣,文采不输年少,如今读了这篇文气连贯、陈词老练的策文,还是忍不住赞叹,待通篇文章读下来,他一边点头一边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夸赞道:“词句凝练,表意不凡,粹然无疵瑕矣,善哉,妙哉!”

  若非科考是糊名制,他只怕现在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今年的“今科状元”是谁了。

  看见彭大人赞叹不已的模样,其他几位上官眼神闪了闪,将其看过的这份试卷穿越起来,如果他们看之前是持有怀疑态度的,那么看完后无疑都很赞同彭大人的话。

  “这文章写得倒是不错,足以见考生的写作功底。”丁玉魁很中肯的评论了一句。

  “确实如此。”

  蔡巍看着试卷上苍劲有力的字体,心中一动,跟着附和了一句。

  这次就连一直没有什么好脸色的翰林院大学士欧阳濂脸上也带了几分赞赏,但终究是不愿与这些人为伍,也没说什么。

  见大家都赞同,彭大人也不再犹豫,从蔡大人手中接过试卷,提起朱笔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然后叹惋道:“这篇文章也非完美,实在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