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 章 不知天高地厚(第3页)

  太子楚慎抿了抿唇,看了李凌峰一眼,开口道,“既然李夫子还有话说,认为此二种说法有误,那便让本宫也听听,李夫子的高见。”

  楚霁轻笑,饶有兴趣的等着他接下来的解释,楚崎则是皱着眉,深深的望了李凌峰一眼。

  “高见下官不敢当,恐污了太子尊耳。”李凌峰向楚慎躬身拱手,然后平静的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小子拙见,还请诸位大人不要见笑。”

  “我倒是要看看你还能如何狡辩。”刘伯义怒怼道。

  “各位大人谈中庸之道,想必对此说的书籍及释义早已烂熟于心了吧?”李凌峰看了刘伯义一眼,懒得搭理他,只是淡淡的反问出声。

  笑话。

  在座的人不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那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然连坐在这里参与选皇子侍讲的机会都没有,他们都是今年科考取士中凤毛麟角的存在,以他们的才学,是有机会入阁拜相的,怎么可能原中庸的意思都不知道呢?

  见众人之自信的模样,李凌峰轻笑,旋即开口道,“要想真正了解中庸是什么,我们还是要回到书本上,在书籍的第一篇和最后一篇。”

  “第一篇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乃天下万物运行之根本,‘和’则是天下人达到‘中’的境界的途径或大道,若能达到综合境界,则天地运行秩序顺势而立,万物居于其自然秩序中,便可生生不息。”

  “最后一篇有言,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上天承载,化育万物,无声无息,不动声色为境界之最,即万物和谐共生共存方位中庸之道目的,那就是构建一种秩序,人立于此秩序,天地万物皆能达到最好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秩序中,才能做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秩序并非相互排斥,非此即彼,折中调和且权衡利弊的秩序,而是一种能让事物都能达到完美融合、和谐共生的秩序。”

  李凌峰语出惊人,他平静的站在那儿,脸上一片镇静,追根溯源,字字剖析,仿佛这些话早已思虑良久,并非一蹴而就,才能如此坦然无惧。

  李凌峰将自己的理解和盘托出,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不像古人一样,没有大自然的概念。

  古人常常把天地理解成一个大的整体或者系统,在此系统中,万物各安其位,和谐共生,处于一个非常完美的状态,其内部也蕴含了一种完美的秩序,中庸即是将这种秩序称之为‘中’,而道家思想则是把这种秩序称之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