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回乡(第3页)

  李凌峰将茶叶和糕点放在桌上,坐在了何举人对面。

  “老师近来可好?”

  两人简单寒暄后,何举人想到李凌峰如今不仅考上了举人,且得了解元后,笑着开口道,“不知汝对会试可有把握?”

  他对李凌峰的学问有足够的自信,也心系于李凌峰的仕途,倘若学生能高中,以后也能帮他查一查……

  罢了,何举人叹了一口气,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李凌峰想了想,谦虚道,“学生只能尽力而为。”

  两人聊了许多,何举人本想留人吃饭,奈何李凌峰还要去隔壁探望周夫子,何举人也不得不放行。

  李凌峰从何家的院子出来后走了不远,就进了周夫子家的院子,周夫子家院里的桃树在秋天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

  周夫子正在院中栽花,见李凌峰走了进来,他还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了,待确认后连忙放下沾了泥土的铁锹。

  李凌峰则是恭敬的对着周夫子拱手一礼,“夫子,学生冒昧打扰了。”

  “打扰?打扰什么?快快快,快进屋,你师娘前两日还念叨你呢。”

  周夫子想洗洗脏手,李凌峰见状连忙过去帮他舀水。

  师生二人站在一起,更像是父子和朋友。

  李凌峰最终还是留在了周夫子家用饭,师娘一听说他来了,就把后院笼子里的鸡揪一只出来杀了,说要给他补补身体。

  李凌峰与周夫子则是进了书房。

  周夫子撩起衣袍在桌案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李凌峰依旧如昔日一般恭敬的站在他身边听受教诲。

  按理来说,李凌峰现在已是举人之身,才华和功名皆在周夫子之上,不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心里尊敬周夫子,自然俯首听训。

  “你如今一举得了解元,可谓是风头无俩啊。”

  周夫子笑着将县令大人亲自去李家村道喜的事简单叙述一番,听得李凌峰天雷滚滚,虽说县令亲自上门道贺是常有的事,但是送礼的操作却让李凌峰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孔县令好像不是很喜欢自己吧?

  这送的又是什么礼?

  周夫子见李凌峰听完后脸上除了疑惑没有其他“得意”的神色,不住的点头,只希望李凌峰能坚守初心便已不易。

  “你如今已是举人,学问方面,为师恐怕再也无法教授你什么东西……”

  周夫子看了眼眼前的少年,开口道,“为师教过许多学子,其中属你最聪慧,学问做得也最好。”

  “今日便做为最后一课,为师有一警言赠予汝,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望汝日后能权衡行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越到最后,李凌峰面对的东西也就越多,倘若有朝一日,他入朝为官,周夫子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要忘记“自保”二字。

  李凌峰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郑重的点了点头,“弟子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