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2页)

 李基便暗中让夏侯兰分配竹简文书之时,将那些小问题都慢慢地分到顾雍那边。

 而顾雍也是一做一个不吭声,且越是不吭声,李基分配过去的也就越多。

 如今李基看来,顾雍还是政务越多就越不吭声的类型,这是完美闭环了。

 只是李基的好言相劝不被顾雍领情,李基也不勉强顾雍强制休沐,转而准备稍后让府衙庖厨在为顾雍准备膳食之时,多给他加点枸杞一起炖。

 年仅十六的顾雍,提前少有三四十年的弯路,遥遥领先同龄人喝上枸杞提前养生,这也是为了让顾雍能够为主公大业更为持久地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不了,要不稍后让明正去找医师来给顾雍调配一两剂养生药,每日都煲给元叹当白开水灌就是了。’

 李基暗自地想着,却也是无可奈何。

 人才太少,铺开的摊子又太大,只能是一人身兼多职。

 这不仅仅是府衙之内的现状,便是如今整个吴郡的各个县城基层官吏也尽皆是如此。

 此前不仅仅是吴郡府衙近乎烂透,完全就是个空壳子,而由上到下,包括各个县城的官吏在无人监管数年的情况下,可想而知是什么样子。

 只是不少县城官吏与本土乡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以才初步掌控吴郡的刘备为了稳定吴郡,既不能随随便便就将那些官吏拿下,也缺乏人才去替代那些官吏。

 因此,张飞这个督邮也确实很忙,每日都奔波在一个个县城之间去示威,不时又杀鸡儆猴一番,以保证刘备的政令可以在吴郡上下彻底通行。

 可纵使如此,各个县城即便已经不敢违背刘备的政令,但县城内的官吏人手以及能力却也是严重不足。

 就连各个县城重新进行的田亩测量都没能得出结果,更别说后续水利开发与规划也与吴郡各个县城息息相关,需要着它们的配合。

 故以,刘备这段时间同样已经在想方设法对到访吴郡的士子进行招募,不断地补充真正具备能力的官吏。

 只是,积累人才是需要时间的。

 并且吴地相对中原地区更为缺乏大量作为基石的中低层人才,这也是个不争事实。

 因此,李基倒是有心给顾雍分一分担子,但如今确实是人手不足,只能让顾雍再坚持坚持了。

 一念至此,李基也不再浪费顾雍处理政务的时间,询问道。

 “元叹,关于书院的建设进度如何了?”

 顾雍闻言,那已有几分枯槁的脸庞略微动了动,然后起身从旁边堆成一座金字塔的竹简中抽出了其中一卷标记好的竹简递给李基。

 李基拿过竹简看了起来之余,顾雍则是如数家珍般开口道。

 “选址定于吴县往西南二十里处,临近太湖的书院,已经完成了基本的主体建设,不过由于抽调了大量人手去挖掘河道,再者后续涉及大量雕画玉石、草树木等等需要匠人细致完善的修缮……”

 “预估彻底完工,还需两个半月。”

 李基一边听着,一边点了点头,目光在竹简之中一扫,其中更是记录了修建书院所耗费的钱粮、物资、人力以及阶段的大体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