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第151章 钱粮何来?(第2页)

 只是理智很清楚地告诉李基,这是不可能的。

 世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隐患与麻烦,他们更是整个时代的精英阶层。

 一如诸葛亮、周瑜、荀彧、陆逊等等大才,哪一个不是诞生在世家之中,当真如黄巢那般将世家都给拱了,如同二极管那样完全与世家站在对立面。

 那么纵使取得天下,也将面临无人管理的局面。

 ‘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分而化之……’

 李基很清楚这才是对待世家最好的方式,将势力与世家的矛盾转移为世家与世家本身的矛盾。

 如此方能不断剔除掉世家之中的糟粕的同时,又能保留世家之中的精华,让那些精华成为建立一个势力的根基。

 只是,具体该如何去做,又该如何去做到那个度……

 李基深吸了一口气,那还是有些湿凉的空气大量进入到鼻腔之内,让李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忽然,李基还注意到了另一个被忽视的隐患。

 并非是来源于世家,反而是来自于吴郡内部的隐患。

 那便是即使吴郡顺利地将大量流民分流了出去,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吴郡所消耗的钱粮之多也是难以想象的。

 吴郡庞大的钱粮缺口,必然也是一个隐患。

 没了钱粮作为支撑,吴郡的开发与发展必然就此停歇。

 ‘钱!粮!’

 这玩意,不会天降,也不可能直接就能从地里直接挖出来!

 想要有现成的钱粮,只要靠转移……

 从别人的仓库之中转移到吴郡的府库之内。

 只是,想要从天子和朝廷手中抠出钱粮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这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代,世家豪族们也不可能会做那种为流民、灾民捐款捐粮之事。

 唯二的方法,要么借,要么抢。

 抢?官家的事能叫抢吗?

 且有些事可一不可二,再一次故技重施,那就是拙劣的自爆。

 借?

 “只是,谁能借出如此庞大的钱粮?”

 李基的目光一闪,喃喃地道了一句。

 中原地区以及临近边疆的北地,便可以先行排除了。

 他们自身尚且缺粮,哪里有粮可以外借?

 再往南看,最为偏僻且人口最少的交州同样也没钱没粮,那么仅剩徐、荆、益三州之地的钱粮最足。

 其中,荆州、徐州距离吴郡最近,似乎也是最好的选择。

 可荆州、徐州尙未有州牧,各个州郡皆是由各自的郡守所管,李基倘若是想要借粮,也唯有一个个郡守地尝试进行说服。

 反倒是益州,如今刘焉已经上任州牧。

 只要能够说服刘焉,刘焉在一念之间便可调动益州上下府库。

 且尽管益州距离吴郡颇远,但只需益州调遣船只,将钱粮从水路沿着长江一路而下,抵达吴郡并不算困难。

 ‘荆州、徐州的各个郡守要尝试接触,以解燃眉之急……’

 ‘且那些郡守纵使不愿借粮,也可借此拉拢了解对方,为今后做准备。’

 ‘不过若是解吴郡的钱粮之急,唯有想办法说服刘焉,调动天府之国益州多年所积累的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