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页)

 假如李基领兵远征,然后家中出现蟊贼,刘知兵去送了一波,那岂不是完蛋?

 “不行,主公身边必须要留可用之将,以护佑主公周全。”李基语气严肃地开口道。

 “有季常便足矣。”刘备答道。

 夏侯博一辈子就没统过军,当游侠,当锦衣司头子还行,真将夏侯博放在战场,与其相信他能保着刘备杀出重围,还不如觉得刘备自行开润成功。

 “季常不妥……”

 只是不等李基说完,刘备就往上拱了拱手,打断道。“子坤难道忘了卢师亦在吴郡,有卢师在,何愁宵小胆敢犯境。”

 这一句倒是将李基给说服了,无奈地应道。

 “那便依主公的吧。”

 刘备听罢,脸上这才随之露出了笑意,但又忍不住叹息了一声,道。

 “子坤此去瀛洲,若是大事可为,那便尽力而为,若是事不可为,亦不必勉强,便是没有瀛洲的金银,只要有子坤在身边,备亦自信可平定乱世。”

 “是,主公。”

 ……

 而纵有海船,远去瀛洲也绝非是什么易事。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即便李基的计划是来年开春之后再出发,但却也需要提前开始调动士卒,筹备一应出征事宜。

 尤其是粮草,更是早早就开始运往幽州开始存储,否则等到来年开春再运送粮草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除此之外,考虑到关羽率军前往夷洲之时出现了大量晕船现象。

 考虑到瀛洲的距离比夷洲要远上不少,且需要尽可能地保障士卒的战力,所以早早便开始组织士卒开始适应航行。

 除此之外,李基还需要提前将吴郡接下来两年的发展框架给定好,并且安排好一应辅助刘备的官吏,以免发现些后院失火的事宜。

 这一刻,李基莫名体验到了几分原轨迹之中诸葛亮七出祁山的心态,不仅仅是需要为前方战事所准备,后方更是需要小心布置,以免出现了什么差池。

 尤其是粮种问题,此事迟迟未能彻底解决,无疑是让李基有些为之发愁的。

 此刻的吴会之地所种不乏水稻,但更多的还是除了水稻外的其他五谷。

 皆因此时的水稻产量不仅难以与其余五谷拉开明显差距,且种植水稻的环境与条件也相对苛刻不少,因此不少农官都会因地制宜地在不同的田地种植不同的粮种。

 而在具体的种田上,论经验别说是李基,就算是刘备等人都远远不如那些埋头农耕的农官与老农来得丰富。

 因此除了粮种之外,李基能够一定程度辅助提供粮食产量的,也唯有是曲辕犁以及推广肥料了。

 只是,李基很清楚长江以南种田产量上的最优解是水稻!

 而稻种问题,李基也从来没有放缓过寻找的步伐。

 可李基模糊记得一种名为“占城稻”的水稻在封建时代普及后,彻底改变了长江以南的种植生态,让粮食产量产生了飞跃。

 只是李基翻遍了相关记载以及地图,在这个时代都找不到关于“占城”这个名称的记载。

 这种情况要么就是“占城”这个名字还没有出现,要么就是“占城”离东汉太远,所以并无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