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

 在刘备向徐庶与石韬开口询问之时,从锦衣司手中取来一卷竹简的李基也走了过来,想听听徐庶与石韬的回答。

 走近之后,李基方才发现徐庶与石韬的年纪似乎比自己还小,约莫也不过是十余岁的左右,甚至很可能都还没有及冠。

 而面对刘备的温声询问,徐庶与石韬相互对视一眼后。

 徐庶倒也不露怯,面露堂皇之色地拱手应道。

 “庶与好友石韬深感刘皇叔仁德恩义,纵观大汉上百郡守,亦惟有刘皇叔持之以恒地安置流民,其仁其德,庶谓之当大丈夫所为也。”

 此言一出,无疑是说到了刘备的心坎之中,面露笑容地谦虚道。“为天子牧守一方,治世安民,乃是臣子本份,备何敢言功?”

 徐庶脸上流露出几分犹豫,然后又化作坚定,低头沉声道。

 “只可惜庶出身寒微,于颍川私学之中难寻门路求学,据闻仁德书院有教无类,故有心前往吴郡求学。”

 “二位若是骗子,备不过是损失了些许粮食与精力罢了。可二位当真是有心进学,他日修成学问,备亦算是为大汉培养出了两位英才,善莫大焉,何乐而不为乎?”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多年来持续安置中原流民,仁德之名在中原地区完全称得上是深入人心,否则石韬此番也不会赞同徐庶前来求助。

 说到这里之时,徐庶心中的感情不可谓不复杂。

 “至于家中老母亦无须担忧难以继日,吾亦还有几分薄资,先借汝些许钱财留给家中老母,安心读书,读成之后再设法还给吾就是了。”

 因此,徐庶这一问,石韬还当真担心会激怒刘备,以至于他们两个无名之辈直接就此人头落地。

 可真正接触到刘备不足一刻钟,石韬却依然是深深地被刘备所折服,萌生着强烈的投靠效忠之心。

 当即,刘备亲自上前将徐庶搀扶了起来,温声问道。

 事实上,原本也是一鼓作气的徐庶,渐渐也感觉自己所说之言有些过于冒昧无礼了。

 为友尚且不惜身,他日效忠之后断然也会是忠义之人。

 刘备越看徐庶越顺眼,说道。

 短短的接触下,从徐庶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已尽显其“忠、义、孝、信”的心性。

 “不必担心,既然汝有求学之心,那便安心随备南下就是了。”

 双方素不相识,刘备麾下亦不缺一个才疏学浅的士子效忠,又凭什么礼遇自己?

 甚至就算是将徐庶当成是前来刺探军情的细作,也丝毫不过分。

 倘若不是无计可施,徐庶与石韬无论如何都不会硬着头皮尝试拜访刘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