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圣钟九陵

第371章 儒山(第2页)

 马车还在行驶,毕竟是大儒出手,速度肯定要比寻常马车更快,粗略估算,大概今晚日落之前就能够抵达儒山。 

 只是现在距离日落还有些时间,李子冀也有些话想要询问。 

 他看着佛子,问道:“佛门一直以来都是走的香火愿力之路,但这无数的信仰愿力到底有什么用处?” 

 信仰这种东西是无形的,你并不能够用肉眼去看见,甚至你都无法准确知晓信仰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所以自然而然就会生出一连串的问题。 

 比如如何使用,如何操控。 

 佛子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他思考了很长时间,然后方才开口说道:“我想若是找一个恰当比喻的话,愿力对于佛门来说,就像是国运于圣朝。” 

 佛子盘膝而坐,他身上的气息始终平和,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国运对圣朝有什么帮助呢? 

 似乎很大,可若是要让你说出来,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这些好处都是无形的,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微末上。 

 信仰愿力也是如此。 

 就像是才情于儒山,大抵都是相似的。 

 不过信仰愿力能够凭空创造出一位大修行者级别的活物出来,不得不说这的确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若是能够掌控这种方法,也许世界会迎来巨大的变革。 

 马车里没有人在说话,心思各异,全都在想着这个传了出去足以令整个世界震惊的消息。 

 直到日落时分,马车停在了儒山脚下。 

 众人下车,梁借也收回了维持马车的力量,被夕阳一照,乌黑的马车就随之蒸发干净。 

 这是李子冀第一次来儒山,也是在场很多人第一次来儒山。 

 面对着这座天底下文学的第一圣地,每个人的心里都秉持着最基本的尊重,儒山诞生过很多了不起的人物,这些大儒们尊敬道理,实践道理,他们走在众生之前,他们为芸芸凡子开智。 

 “这里的文学气息还真是浓郁。”崔玉言望着儒山山脚下几乎数不清的读书人,看着那些因为某一篇文章,或者因为纠结于某首诗里的一个字眼而争论的面红耳赤的读书人们感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