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绩(上)(第2页)

  【根据朱元璋的设计,一百文以上的交易使用纸币,一百文以下的使用铜币。】

  【他规定了几种中介物的比值,每一贯钞票,对应于一千文钱、银一两】

  【每四贯钞票对应于黄金一两。】

  【不仅将纸币与铜币挂钩,还将黄金、白银、铜币的比值也都挂钩】

  【强行锁死了几种物品之间的汇率】

  【而与纸币的发行相配套的政策是:】

  【一,与铜钱一起流通,若有伪造者处以死刑,鼓励百姓告发,告发者不但能获得二百五十两赏银,还能得到被告发者的家产。】

  【二,自此禁止民间使用金银进行交易,鼓励告发,告发者可获得被告发者的财物。】  
  【但允许百姓拿金银来向朝廷兑换纸钞。】

  【纳税时钱与钞兼收,钱收十分之三,钞收十分之七。不足一百文则只能使用铜钱。】

  ……

  大宋·神宗时期
  “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

  赵顼看着天幕里这乱遭的汇率和比值。

  “三十年都是朕高估了。”

  要按这么算,一个人持有一两黄金,就可以按照比率换回四贯的纸币。

  但,他如果不想要纸币了,想拿回黄金,却发现没有兑换的窗口?

  仅凭这一点,就知道这朱元璋对货币流通背后的机制一窍不通。

  他不知道,百姓之所以接受纸币,是因为纸币背后金银的支撑。

  ……

  {与宋元时期的纸钞比起来,大明宝钞的缺陷非常明显。}
  {便是没有以贵金属或其他物资作为钞本(准备金),纸币的发行也毫无制约。}
  {按常理,新印刷的纸币需主要以兑换旧纸币的方式进入市场,而不能由政府直接支取。}
  {比如,直接印刷新纸币来给官员、士兵发放俸禄,直接拿新纸币向民间购买物资。}
  {若是如此,便形同政府滥发纸币向民间隐性征税,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纸币的价值也会随之下跌。}
  {而洪武时代恰恰正是这样干的。}
  {洪武时期宝钞的投放分为常规性支出和临时性支出两类,常规性支出额逐步达九百万贯;临时性支出在三百万到五百万贯水平}

  {洪武十九年(1386)达一千五百万贯以上,洪武二十一年及其后三年更达六千万贯以上}

  {但每年的回收额前期只有商税约十五万贯,洪武二十三年前后才达两千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