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主张南迁者,可斩!”(第2页)

  {而在《明书》中,傅维鳞认为王振为瓦剌兵所杀。}
  {然后在《英宗谕王振碑》中,朱祁镇说自己亲眼看到王振先行自刎,以身殉国。}
  {樊忠的“吾为天下诛此贼”的宣泄更像是后世文人的小说笔法。}
  {傅维鳞的说法也许更接近事实,但缺乏史料佐证。}
  {朱祁镇的观点就是洗白,土木堡之败,他的责任肯定要比王振的更大。}
  ……

  大明。

  朱元璋沉着脸看着天幕。

  握着桌角的手青筋暴起。

  “哈”的冷笑一声。

  “王振在北征之事上持鼓动立场,但朱祁镇当时已经成年,最后拍板的人一定还是他。”

  “在他们看来,咱的大明就是他们的玩物!”

  “皇帝不会因为玩物掉进沟里而去踩踏玩伴!”

  “毕竟,事情是两个人一起干的。”

  “踩踏对方,就是踩踏自己。”

  “好,有够不要脸!”

  朱元璋收敛笑意,紧紧盯着天幕。

  “咱本幻想着他能全了大明颜面。”

  “看来是不可能了。”

  “行……”

  他微微挺直腰背。

  继续看着。

  他到要看看,他还能做到什么地步。

  但不管怎么做。

  朱祁镇的下场他也已经预订了。

  ……

  大明·永乐时期
  “三大营,没了。”

  朱棣直勾勾的盯着天幕,嘴里念叨着:

  “一体同修的勋贵,没了。”

  “几十年的积累,没了。”

  “朱!瞻!基!”

  年迈的猛虎咆哮着。

  苑内三人同时腿软跪倒!
  “你生的好儿子!”

  朱棣怒气冲冲的起身走来,一脚踹翻朱瞻基。

  “你就不能好好教导他吗?”

  “你就那么忙!”

  “仁宣之治就是让你放任边卫废驰的吗!”

  “你知不知道!”

  朱棣猛地附身,一双枯手似钳子般紧紧箍着朱瞻基的肩膀。

  “朕现在杀你的心都有!”

  一旁的朱高炽连忙高呼“爹!”

  “你闭嘴!”

  朱棣扭头怒吼道:
  “朕还没糊涂!不需要太子指教朕该怎么做!”

  朱高炽默默缩身叩首。

  朱棣胸膛剧烈起伏着。

  他环看一周。

  又转身回到本处坐下。

  他所担心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瓦剌会利用皇帝要挟明军各重镇开关延敌。

  二是京师北京即将成为瓦剌的下一个目标。

  而京军五十万都被那混账带出了居庸关。  
  北京附近已经无兵可调!

  如何保卫京城,是最现实、最重要、最紧急的事务!

  那边的三人继续跪着。

  直到……

  “你呀,还是一上头就口不择言。”

  苑门处。

  徐皇后看着朱棣,笑着。

  朱棣看着她,冰冷的表情融化了。

  “唉……”

  ……

  【明朝险些半壁沦陷,甚至亡国。】

  【这是土木堡之变经常会被一笔带过的一点影响。】

  【原因很简单,这一点几乎没有发生实际作用。】

  【再加上土木堡之变未能改变明朝对周边政权的军事经济优势。】

  【所以传统史家往往也就点到即止,不会深入阐述。】

  【但是,归根到底,这才是土木堡之变最重要的影响!】

  【衡量影响重要与否,一方面要其涉及面多广、是否持久。】

  【另一方面也要看其是否致命、是否已经到了所谓的历史转折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