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发挥最大价值

这事交给了胡元彬的妻子,对她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

 “别找太远的地方,平房或楼房都可以。”

 周乔叮嘱道。

 胡元彬的妻子感叹道:“你们这是要搬到城里来住了吗?”

 周乔点头微笑,“乡下的日子确实难熬,到凤城谋生会轻松一些。”

 他们有了一些积蓄,才有勇气离开家乡。

 周勇和周乔手里都有些存款,不然谁敢抛下田地,带着家人进城呢?城里的生活成本高,每样东西都要花钱买,不能像农村那样自给自足。

 为了生存,进城的人只能努力工作赚钱。

 那时,“农民工”这个词还没有流行起来,大多数外出务工的人都往南方走,而凤城的个体经营者多是城市居民。

 周乔和周勇成为了80年代初第一批勇敢进入城市寻找机会的农民。

 胡元彬的妻子羡慕他们的勇气,在那个时代,放弃农田进城打拼的农民并不多见。

 个体户虽然收入不错,但很少有人愿意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冒险。

 毕竟,个体经营不仅辛苦,还有亏本的风险;相比之下,领工资的生活安稳又舒适,很多单位提供的福利也很好,从住房到孩子的教育,几乎应有尽有。

 然而,这种安逸的生活让许多人失去了应对变化的能力。

 后来的大规模下岗潮中,曾经的铁饭碗也不再保险。

 对于那些中年后重新开始的人来说,从头做起比主动走出舒适区的周勇等人更加艰难。

 当然,这些未来的变化现在还看不到。

 胡元彬的妻子只是嘴上称赞几句,若真让她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做个体户,她肯定不愿意。

 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套离于奶奶家不远不近的楼房,是凤城铁路局的宿舍之一。

 这套房子的卫生间与邻居共用,厨房独立,房间加一个小客厅,勉强算是一室一厅。

 这种布局在80年代很常见,与后来的商品房设计不同,那时候的住宅通常是客厅小、房间大,不像现在的房子讲究大客厅。

 每月租金只需15元,房东希望一次性收取一年的房租,以避免每个月催缴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