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君臣奏对(第2页)

 于谦躬身在一旁,随时等候皇帝陛下的发问。

 这工作,一般就是大学士的工作,但是于谦代劳了。

 无他,怕这位新皇帝被人坑了。

 “这议功议赏,怎有两份?”

 朱祁钰嘴里说着,对比了一下,又扬眉道:“有意思。”

 摸着下巴,想了一想,朱祁钰再开口:“仍旧给赏,其在京操备旗军,加赏银一两。”

 赏是不能乱赏的,不然国库容易亏空,士卒已经预领了半年禄饷,之后等仗打完了,再赏比较合适。

 “臣,遵旨。”

 于谦扬起嘴角,躬身拜道。

 然后朱祁钰又看了起来,拿起一本奏折,道:“将京卫优给优养、官舍,愿回南京及原者,领俸送回,国子监生,但系正统十三年、十四年送监者,宜放回原籍,依亲读书,听候取用,于卿跟朕说说,为何?”

 “回陛下,养兵之要,必先足食,这些人说难听点,无用,徒耗粮草,更者,臣怕这些人坏了军心。”

 面对朱祁钰,于谦没有隐瞒。

 这些优待的人,往往脑子一根筋,而且惧怕打仗,比如国子监生,天天高谈阔论,连放弃大同和宣镇这种话都说得出口。

 大明不会因言获罪,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

 “那幼军、力士并各卫旗军老疾者,宜听轻省差用,俱各减支月粮,以省浮费,就不凉了军心?”

 朱祁钰继续问道,这就是当兵不好的地方了,文臣想省钱,多是从军费里扣。

 那幼军,指年轻的军卒,因为他们资历尚浅,还未经历过战斗的淬炼,但却是太子的侍从军队。

 但是到了今年,这些军卒大多六十了,而且没经历什么战阵,根本是空耗军饷。

 于谦耐心解释了一下,朱祁钰这也才明白,于谦这是要逐步去除冗余。

 难怪奏折里还出现了医士、厨役等等这些人。

 “花甲之年,确实不适行伍,那为何不将其直接遣回,换幼子填补?”

 低头的于谦听出了圣人的笑意,无奈道:“尾大不掉,为稳军心,还需徐徐图之。”

 “罢了,朕准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军队的养老确实是大问题,不过不是现在该考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