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杖责兴安(第2页)

 “不过,兴安护驾不周,罚廷杖二十。”

 朱祁钰看向了兴安。

 闻言,兴安下跪说道:“谢陛下隆恩。”

 随后在群众的注视中走下台阶,大汉将军出列,直接扒掉兴安的大红袍。

 仅剩白衫还不够,锦衣卫取来长凳,将兴安双手束缚。

 一切兴安都很配合,甚至连脱掉裤子都毫无怨言。

 等一人按手,一人按脚,将兴安牢牢固定在长椅之上,监刑官便请示圣人,是否用刑。

 “打。”

 朱祁钰口吐一字。

 锦衣卫高举的板子便开始落下。

 每打五下,就要换一根棍子,再换一个行刑人。

 太祖时期,廷杖只是教训,一般会留人性命。

 给廷杖加铁皮和倒刺,那是朱厚照和刘瑾干的事情。

 每次开棍时行刑官都要进行大声吆喝,吆喝声响彻整个殿堂,完全盖住了受刑人被打时候的哀嚎声。

 不要以为廷杖打不死人。

 在没有外部干涉下,三十廷杖就足够一个人卧床数月了。

 兴安露出的屁股从白到红,最后变成紫红,甚至渗出血渍。

 打完二十下,锦衣卫收杖,兴安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

 “带下去,让太医看看。”

 这时,朱祁钰才开口,无喜无悲说道。

 兴安可是圣人亲信,那每一下廷杖,都打在了群臣的心坎里。

 “若无其他事,便退朝吧。”

 走入偏殿,朱祁钰就转身朝太医院走去。

 太医院在端门东侧。

 朱棣定都北京之初,利用旧有官舍作为各衙门办事的处所。

 正统七年,朱祁镇在东侧新建多处官署,而太医院就在这其中。

 因为建在东侧,所以太医院的大门均向西,面对着宫城。

 兴安被送到这里,而不是将太医宣入宫,朱祁钰有自己的考量。

 明朝的太医技术怎样?

 太医刘纯,用死囚做双盲实验,用了一千多个死囚,实验了五千多种药物药方。

 这举措为中医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面就诞生了杨继州、李时珍等一众名医。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明从朱棣开始,允许太医利用死囚做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