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若不好办就别办(第3页)

 只不过在朝堂的大染缸里泡久了,做起事情变得畏畏缩缩。

 放下窗帘,金濂不再去看外面。

 再怎么看也只是表象,现在朝堂像他这样的存在还有很多,只是他心里希望,这样的场景能够持续下去。

 因为制衣坊大量雇佣女工的关系。

 拥有了劳动价值后的女性,本身就可以建立自信。

 金濂所看到的妇女,多是如此。

 有了收入能够养活一家老小,这些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当然,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已,也只是和京城其他妇女相比较起来的感观。

 陈凝香与于谦谈妥之后,制衣坊也开始扩大其规模。

 现在已经不需要承诺什么让孩子入学的条件了,光是收入,就足够吸引一大批人。

 而且,京城治安的良好,也让这些人家放心女子单独外出上工。

 但制衣坊的产力终究是有限的,在各地商会成立之后,于谦又向其他一些商会抛出了橄榄枝。

 只不过他们需要对比数量、价格和质量。

 众多因素的刺激之下,才有京城如今的这番景象,缺一不可。

 之后的厂区,朱祁钰想要将其移到城外去,以厂为点,其辐射区域都会得到发展,一旦有了发展的契机,朝廷就会顺理成章的建立各种相应部门。

 依照对商会的扶持,便是如此。

 所以,在金濂离开之后,朱祁钰就前往外城,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地方。

 阜成门。

 城门之外,便有大明第一座水泥厂。

 从一个应急小厂扩大规模到如今,已经拥有了上百的工人。

 在其旁边,还有一座砖窑厂,都是沿着护城河而建的。

 而阜成门外,也因此变成了城外之城,汇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