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盐政(第2页)

 正统八年,户部称,各处盐场原有山场、滩荡,供采柴薪烧盐,近年多被权豪侵占。

 往前还有宣德“增羡盐”,永乐“添办盐”、“埋没盐”、“新增盐”等等各种名目盐课,单独拿出来,并不多,但是积年累月的叠加,苛捐杂税已经演变成了重税。

 再回想一下宦官擅权,南方各地买官卖官的现象,整个文渊阁都陷入了沉默。

 问题发现了,当时却没有解决。

 文渊阁里的哪个不是读书人?哪个不知道苛政猛于虎!

 “扬州或许只是开始,这是可以燃尽整个盐政的星火。”

 陈循坐不住了,现在的他手中握着商税,思想可不是以前可以相提并论的。

 “天津盐场那边如何?”

 王直反应很快,立马就开口问道。

 “长芦盐,系堆积御用之所,与地方不同。”

 陈循很快就让人取来卷宗,随后皱眉,道:“陛下取其盐于京城贩卖,实际情况,某并不知晓。”

 所谓长芦,指的可不仅仅是天津沿海,而是整个渤海沿海,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整个海岸线的可用盐场,都是皇室专供,而天津那边,有着囤积场所。

 这些地方的盐,虽然由长芦都转运盐使司,但是其本质上,所产之贡盐,并不对外。

 “若是陛下,那么…”

 王直的目光在其他内阁大臣之间回转。

 答案很简单,甚至不用去当地考察,看看京城的各个厂坊以及农户的手工物品就能大概有个头绪。

 “内帑有那么多银子吗?”

 王直舔了舔嘴唇,问出了大逆不道的话。

 “这王尚书要问咱们大司农了。”

 于谦的目光看向陈循。

 “问某?年初汇报商税,其中海贸最重,开海之初,已与陛下说好分利。”

 陈循讪讪说道,说实在,就算是他,也不知道现在圣人到底多有钱。

 这种事,他也不好去问自己女儿,更何况,陈凝香不过是京城商会会长而已,确切数目,她也仅仅只能接触一部分。

 总而言之,朱祁钰有钱,非常的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