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可现在呢?(第3页)

 民舍之中,一根蜡烛照亮了不大的空间。

 若是盐政能如明初那般严格执行,那么灶户大抵生活会不错,整体还可以属于良性。

 可人性趋利,有赚钱的空子,自然能吸引人去钻。

 “我觉得,若是办厂,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到最后也会重演盐政之糜烂。”

 一人满脸担忧着,走访之后,几人都真切体会到了盐政的困顿。

 甚至觉得,在渤海看到的一切,或许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终究会如同明初的盐政那般,变成现在的一地鸡毛。

 “这些不是我们该想的,渤海的盐厂你们也看过了,至少能让灶丁过上好日子。”

 汤书伟顿了下,道:“总结先写吧,明天我要检查。”

 总结也是在这张桌子上面写,炭笔的笔尖触在纸面上,稍微停顿片刻,便一笔一划开始勾勒扬州府灶丁的生活情况。

 这类的总结,会在以后形成数据,也可以让朝廷知道更好的入手点。

 次日,汤书伟没有再去找灶丁,而是沿着海岸线走着。

 在渤海,除了给灶丁工作,朝廷还命格致院于渤海尝试养殖海鱼,以此来拓展沿海渔民的生计问题。

 亦复有细民,并海施竹牢。

 采缀中其间,冲激肆风涛。

 咸卤与日滋,藩息依江皋。

 为什么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通过古籍,格致院找到了宋朝记录的牡蛎养殖方法。

 渔民以石、竹为原材料,系上麻绳,固定在海面上,就可以在固定位置收获牡蛎。

 虽然还不算是真正的人工养殖,但有了突破口,就足够格致院那群杂学儒生去开展研究。

 而汤书伟探查海岸线,找的并不是养鱼的地方,而是礁石。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处悬崖礁石上,一个腰间绑着绳索,带着一个竹篮,铤而走险在湿滑的大礁石上抓取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