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与大明有利,那便是大明的(第2页)

 这问题,不仅是问柯潜,王直以扫视的形式,示意其他新科进士。

 在场的新科进士们,面面相觑,并没有出头鸟来代替柯潜回答。

 可柯潜是福建人,对于属于北方的河套地区,并不了解。

 “学生对于河套并不了解,因而无法回答。”

 柯潜选择老实交代,而不是借用经典之中的套词,像答题一样,高谈阔论什么兵家必争之地。

 这时,榜眼王?一脸和善的笑容走出来,开口道:“王大人,学生倒是有些许见解。”

 王?,直隶常州府武进县官籍,不过,现在南直隶已经名存实亡。

 而常州王氏,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王佑,其子王旦在宋真宗朝任十八年宰相,真正的书香门第。

 “哦?说说。”

 王直看向王?,彼此都姓王,自然会给其表现机会。

 “如今北方夷患已除,河套乃是我大明囊中之物,其地为抵背扼喉之战略要地,但,某曾闻,河套不少荒漠,并不适合屯兵,于我大明而言,已是鸡肋,相比河套,不如增加东胜、榆林、宁夏,三地边防,足可应对套虏。”

 所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王?的想法,也是一些文臣的想法。

 既然北方平定了,而河套已经有了沙漠化的前兆,就不如收缩,采取保守的消极防御策略。

 王直刚要开口说话,便看到于谦放下筷子,抬头看向王?,道:“上一个说鸡肋的谋士,下场如何,王榜眼可知?”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曹操随口曰:“鸡肋!鸡肋!”

 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在演义中,曹操以乱军心杀了杨修。

 当然,不管真正原因是党争还是犯忌,总归就是死。

 顿时,王?脊背发凉,也是想起了这个典故。

 再回想附加题中,牧民入籍,便是要彻底掌管整个河套,现在自己言三边之防,很明显,暗地里就是不认同圣人或者朝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