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老乡(第2页)

 能出海的士兵,都是经过挑选的。

 其中最基本的条件,年龄便是要超过十七岁。

 所以,在场的明军,大多都是二十以上的年龄,属于青壮中最有冲劲的年龄段。

 旧港的军营就在城中,划出来的区域,也就只能容纳个千余人。

 与明军共同训练,是增加两军配合度的一种方式。

 旧港守军中,有不少十二三岁的孩子,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成建制的职业军人。

 刘海洋带着士兵跑步到军营之外,依照口令立定之后,也看到了歪歪扭扭的队列从旧港营地中,踏着杂乱的步伐走出来。

 看到孩子,刘海洋并没有多少惊讶,在大明的地方卫所,一些军户,家中无适龄男丁,那么孩子也会被直接抓壮丁。

 也就京营以及之后成立的海军卫所有着强制要求,所以,明军士兵也没多在意。

 旧时代的军队,大同小异。

 底层士兵营养不良,精神无法集中,纪律懒散,战力低下。

 “稍息!”

 刘海洋发令,随后向前,走到对方站在最前面的人面前,道:“你好,大明天津海军,刘海洋,前来接手旧港守军营地训练。”

 光是发言气势,对方在自我感觉上,已经弱了一头。

 “旧港守军千户,方守义,见过刘将军。”

 方守义年三十五,脸颊消瘦,皮肤粗糙且黝黑,小时候便听长辈说过大明,今日一见,只能感叹不愧为天兵。

 由明军接收士兵训练,是当前旧港最好的选择,毕竟大战略,还是要旧港的守军配合胡义部行动,自然要按照对方的习惯来。

 “你是福建人?”

 听到对方的姓氏,以及似曾相识的口音,刘海洋好奇多问了一句。

 闻言,方守义瞪大了眼睛,问道:“祖上确实是从闽地来此,刘将军怎么知道的?”

 “你这姓氏,可是被诛十族,后裔多往南逃,再听你口音,便猜测了一番,有幸言中罢了。”

 刘海洋扬起嘴角,笑道:“恰好,某也是闽人,跟着范将军入天津,之后才来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