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捕奴团的利与弊(第2页)

 

可是,一旦涉及到奴隶,那就是卑贱之人,引进这样的人,让他们繁衍生息,就涉及到人群的分化。

 

这和如今大明的改革产生了冲突,甚至可能动摇辽地的融合发展。

 

要是手段残忍一点,把人阉割了,没有后代就谈不上繁衍,当成一次性的人力,自然而然就能和其他人区分开。

 

若是能做到这样,于谦觉得同意也不是不行。

 

“这,这,怎可如此。”

 

王直喃喃说道。

 

“若是要开这口子,阉割也不是难事,商人逐利,若是阉割之人为奴,大明的兽医匠也能参与其中。”

 

陈循眯着眼,他已经能想象到,若真按于谦的说法,大明的商贾和权贵,很乐于多一些自阉奴,毕竟这些自阉奴虽然明令禁止,但在权贵之间流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直没有参与的周忱,抬眉看向在场的人,弱弱说道:“某觉得,圣上必然不会认同捕奴团。”

 

这突然的发声,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诸位就不曾想过,若是要捕奴,整个辽地就无需派遣相当数量的官员,而沈阳城建设,完全能用辽地之人充当奴隶。”

 

面对众人目光,周忱咂了咂嘴说着,同时也看向于谦。

 

“如此,短期虽然解决了人力,但长远看来,辽地不稳,终将不断动荡。”

 

于谦立马就解释说道,并抬手拍了拍额头,继续道:“某也是昏了头,竟然会去认可如此短视之法。”

 

“开了捕奴团,理想之下,是合法合规去抓捕周边邦国之人,可是,诸位能保证苗疆、云南、辽地、乃至甘肃等地,不会有人为求便利,抓本就是我大明之子民?”

 

想通之后,于谦立马就开始解释,继续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就算抓捕外邦之人,就不会出现如安南黎氏那般事态?”

 

“别忘了,如今可尚未确立国境,这是何原因,就无须某多言了吧?”

 

有了于谦的开头,陈循也加入其中,道:“不仅如此,如今大明九百五十万余户,而需求奴隶之地,皆是我大明经济发展重地,如此分散各处,日积月累,就算占至户口千分之一,也能对大明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