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朱祁镛的困惑(第2页)

 “皇兄不建议我走武将一途吗?”

 其实,作为亲王,历史上走的也都是武途,帮助皇帝镇守各处重要藩镇。

 朱祁钰直接摇头,道:“并不是,只不过我想皇叔应该不希望你上前线。”

 顿了下,朱祁钰看向朱瞻墡,问道:“若是堂弟往前线,而非将领指挥之职,皇叔可愿意?”

 闻言,朱瞻墡想都没想,直接就摇头,坚定拒绝,道:“不行。”

 这便是贵族和平民将领觉悟上的区别,在后世,可是有着许多将领的孩子走上前线,阵亡后,还被后世的一些人嘲讽是去“镀金”的。

 死人不会去反驳他们所保护的人,而那些阴暗揣测烈士的人,最喜欢各种阴暗面。

 像朱瞻墡这样的贵族,确实不会让自己的子嗣冒险,除非是充当指挥官,可以在战场的安全后方,就算战争输了,他们的子嗣也不会死。

 但是,朱瞻墡知道,现在除非是最高层的将领,否则其他将士,也都要随军上阵,同样有战死的风险。

 再小的可能性,朱瞻墡也不愿意让自己儿子去冒险,还不如去做文职,毕竟前线只需要冲锋,可后方的文职就要考虑更多了。

 “上战场,以你王爵世子的身份,你说,我该不该把你安排进先锋军?”

 对于朱瞻墡的回答,朱祁钰早就有预料,道:“总不能以王爵世子身份,就给你安排都督、将军这类指挥官,如今一个小旗队长,说不定对战争理解都比你出色。”

 朱祁钰这话还算是给了朱祁镛一些面子,没有用肯定的语气。

 通过堂兄和父亲的短暂对话,朱祁镛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就摆在那里,而军事不是玩笑,真要从军,那就要赌上性命。

 不过,这么说,也让朱祁镛感觉到很受伤,就不能说得再委婉一些?

 “祁镛,陛下说的对,如今战争不同以往,你就好好学习,往后无论经商还是当官治理一地,不也是为大明做贡献。”

 看到儿子情绪不佳,朱瞻墡连忙开口,同时看向朱祁钰,道:“陛下,臣说得对吧?”

 “襄王叔说的不错。”

 朱祁钰点头,还给朱祁镛捧了杯茶,道:“其实,若是愿意在战场从基层做起,我也十分支持,但,祁镛,你要知道,往后大明的战场不仅是在国内,更是在国外,所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人,还有各种环境。”

 “那还是算了。”

 朱祁镛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又不是什么叛逆的孩子,又是穿鞋子的,没必要拿自己的命去冒险。

 “喝茶。”

 朱祁钰指了指桌上的瓷杯,道:“襄王叔也喝茶。”

 “谢陛下。”

 襄王朱瞻墡捧起茶杯,抿了一口,长长呼出热气,道:“陛下,先不说犬子,臣都还未熟悉那渤海盐业,您就直接当朝宣布,臣实在措手不及。”

 “怎的?”

 朱祁钰自己也喝了口茶,反问道:“难不成襄王叔改主意了?”

 “哪能,陛下莫要多想。”

 朱瞻墡差点把嘴里的茶水给喷了出来,连忙解释,道:“就是怕臣做得不好,有失陛下所托。”

 这次,换朱祁钰有些吃惊了,他可没想到这襄王竟然真的想要做事。

 如果领导有能力的话另说,怕就怕领导没有能力,又想法丰富,各种指手画脚。

 所以,朱祁钰郑重放下茶杯,表情严肃看向朱瞻墡,问道:“襄王叔,你还真想做些事不成?”

 朱瞻墡闻言也不惊慌,而是看了自己儿子一眼,再看向朱祁钰的眼光也透露着正式,道:“吾儿胸中有抱负,陛下又搭了这么大的架子,臣总不能碌碌无为。”

 “也不是不可以。”

 朱祁钰揉了揉眉心,道:“襄王叔可知,盐业和耕地一样,乃是民生之本,曾几何时,百姓连一口盐都吃不上,而盐业工司,便是要让百姓吃得起盐。”

 这么说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很难。

 朝廷作为统治机构,要保护民生,就不能让盐业亏钱补贴百姓,因为那样会反过来拖累整个朝廷,除非有更暴利的垄断行业来反哺,可当前朝廷的产业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