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宁愿牺牲掉荆州

 身经百战的诸将当然清楚,此时此刻魏军的南下,对汉军而言将意味着什么。 

 在吴、魏两国的联手之下,荆州军团最好的结果,也是不过是堪堪守住江陵城。 

 哦,不对,若是吴、魏联军围而不攻,断粮之下的汉军还不得不主动出击。 

 失败,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除非,王上能率军来援!而且,还得尽快,否则一旦魏军南下将夷道封堵,王上就算想要救援恐怕也来不及了。 

 想及此处,众将不由得也是纷纷看向了关将军。 

 众将的意也再明显不过了:就算蜀中再困难,也不能坐视荆州军团被消灭吧! 

 迎着众将希冀的目光,关将军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何尝不知道随着魏军的加入,自己和荆州军团已经陷入了绝境之中,必须要获得增援才能有一线生机。 

 只是,关将军除了是荆州军团的主将之外,更是大汉的前将军。 

 他所需要考虑的,也远远多过于其他的将领们。 

 最直接、也是最令关将军踟躇的难题在于,即便王上不顾一切,率军从蜀中来援,这一仗,大汉就一定能赢吗? 

 一旦蜀中出兵,魏国会不会也进行增兵? 

 原本一隅之战,会不会演变成三国的一次彻底的决战? 

 而一旦这孤注一掷的一战,却是以大汉的失败告终,战火会不会因此直接蔓延到蜀中? 

 若是如此,才稍稍见了些起色的大汉又该何去何从? 

 要知道荆州固然重要,但却重要不过大汉的安危。 

 因为区区三郡之地,而将整个益州,整个大汉拖入毫无准备的危险决战之中,到底值不值得? 

 虽然不愿承认,但关将军知道,盘算到此,自己的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剩下的无非就是如何说服眼前的将军们的问题了。 

 思虑再三,关将军还是决议实话实说。 

 “付燚所言,的确有理。吾等都忽略了魏军南下的可能性。”轻咳一声,关将军也是对付燚的分析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听着关将军对自己的肯定,付燚的心中倒是无波无澜,毕竟魏军的南下并不难推测,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如何处置和应对魏军的南下。 

 而看着一脸冷静的关将军,付燚就知道,向益州求援的请求已经被其否定在了心中。 

 当然,这并没有出乎付燚的意料之外。 

 或者说,即便关将军同意向益州求援,也根本没有意义。 

 无他,正如关将军自己所知道的那样,此时的蜀中的确已经是师老兵疲、粮秣困乏,无力支援荆州战场。 

 这一点,从历史上夷陵之战的展开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要知道,关将军可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十二月,也就是公元220年一月至二月就已经被吴军所杀,而刘皇叔发起夷陵之战的时间,却是在章武元年的七月,也就是公元221年的七月。 

 从公元220年一月到公元221年七月,这期间可是整整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 

 除了军备不足,我实在是想不到其他任何理由能让复仇心切的刘皇叔等这么长的时间。 

 复仇且要等一年半,救援,刘皇叔就能拿的出粮与兵了吗? 

 显然并不能,这是客观的规律,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只是,付燚明白这个道理,关将军自然也清楚蜀中的情况,但很可惜,诸多的汉军将领们却并不清楚这其中的情况。 

 甚至听着关将军同意了付燚的分析,众将还都以为关将军会同意付燚的所请。 

 好在下一刻,关将军的话语便是打破了诸将不切实际的臆想。 

 “不过。”凌厉的眼神扫过在场诸将,关将军的话语却是逐渐变得冰冷,道:“荆州之局固然重要,但
 

诸君不要忘记,荆州是大汉的荆州。” 

 说着,关将军也是看向了付燚,接着说道:“今益州疲敝,若贸然请愿,大兄势必强自来援,而益州势必因此愈发疲敝,虽累年无力恢复。而即便如此,我军亦未有全胜之把握。故,贸然将益州卷入大战,实非明智之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