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倒孟行动进行中(第2页)

 整个荆州包括关将军在内的数万大军的安全,全都系在了上庸之军的身上。 

 而上庸之军要承担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站台的任务,而是要深入敌后,誓死地拼杀。 

 若是不能彻底地掌握这一万多大军,甚至还留着一个与魏国方面拉拉扯扯的高级将领在军中,这一战打得赢才怪了! 

 别人不知道,身为后世之人的付燚还不知道孟达是个什么情况吗! 

 先背刘璋,再背刘备,后又反魏,整个三国也就吕奉先能与之相提并论了,这样的人打顺风仗也就算了,可要他拼命,那是绝不可能的。 

 留这样的人在军中,那简直就是在找死。甚至,只是将他留在上庸也是行不通的。 

 很简单的道理,这样的小人并不会看到此去荆北有多么的危险,相反他只会看到胜利后的荣耀。甚至还会倒打一耙,怪罪你将其特意留下,不令其有立功的机会。 

 可偏偏,这样的人还位高权重,更与朝廷重臣相交莫逆,哪怕法正只剩下了半年的寿命,但要为难一个小小的付燚,还是轻而易举的。 

 因此,不管是为了此去荆北作战的顺利,亦或是为了让自己未来的仕途更加顺畅一些,付燚都必须借此机会,彻底地解决掉孟达这个隐患。 

 而听着刘封略显担当的话语,付燚也是立即明白:仅仅是让他意识到错误还不够,还必须让这个错误足够地大,大到刘封不敢再为孟达担责,大到刘封也必须想办法壮士断腕才行。 

 “刘将军。”付燚微微摇头,却是继续说道:“您似乎还不知道江陵城经历过什么吧!” 

 闻言,刘封也是微微一愣,随即也是疑惑的看向了付燚。 

 显然,身处上庸的他虽然知道吴军来袭,关将军从襄樊战场后撤的消息,却对荆南江陵城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不清楚。 

 这倒也怪不得刘封。 

 一来,上庸三郡为山川所阻,消息本就闭塞; 

 二来,自家的肱骨老臣叛变,着实不是件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尤其还没有得到皇叔最后的惩处决定,江陵方面自然也就没有进行通报。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刘封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却依然觉得自己能够担当起这样的责任。 

 毕竟,江陵仍在,关将军仍在,也就是说他的不出兵,并没有造成实质的伤害。 

 既然如此,付燚就是要扒开这个伤口,好让刘封看看,自己犯下的错误到底有多么严重。 

 只是,作为当事人,这些话从付燚的嘴中说出,难免有些自卖自夸的嫌疑,当即,付燚也是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关平。 

 关平立即会意,随即说道:“刘将军可知,故南郡太守,糜芳,他降吴了!” 

 “什么!”刘封顿时大惊失色道。 

 说实话,刘封实际上对付燚接下来的话语是有所准备的,无非就是江陵城以数千之军硬抗吴军有多么多么的困难了。 

 只是,打死刘封也想不到糜芳居然会降吴了,那岂不是说整个江陵城的布防都泄露了? 

 不,不对,糜芳可是南郡太守啊,驻守之地正是江陵城啊! 

 他投降,岂不是说江陵城也投降了,可江陵城不是还在自家的手中吗? 

 不由得刘封也是再度疑惑地看向了关平与付燚两人。 

 “是的。”迎着刘封疑惑的眼神,关平当然明白他在疑惑什么,当即也是继续诉说道:“糜芳不仅降吴了,还带着整个江陵城一起降吴。” 

 说着,关平也是一脸崇敬地看向了一旁的付燚,接着道:“若不是付燚将军当机立断,
 

回返北城,将南北城连接斩断,并以两千荆州兵带着四千魏军降卒死守江陵北城,恐怕此时江陵城早已落入吴军手中。而江陵既失,我数万荆州军团家眷俱在其中,大军回返之际,势必分崩离析,说不准,此时我与父帅之人头,已经摆在了吴王案桌之上了。” 

 应该说,关平对自己大军和吴军还是有着比较充分的认知的。历史上,他可不就是跟着关将军双双殒命在了麦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