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合兵不成吴军溃
不过,陆逊的“命令”倒也不能说是全无作用。
至少,对徐盛、朱然二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示警。
因为所部位置偏后的关系,陆逊合兵的“命令”传来之际,徐盛、朱然两人也正好看到了从左右两翼不断涌出的汉军旗帜的模样。
这下,徐、朱二人也不用多做判断和思考了,有了陆逊的“命令”在前,两人哪里还不知道现在情况的危急。
自然,两人也在瞬间就意识到,合兵一处的利与弊。
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两人便是选择了无视陆逊的“命令”。
没办法,即便是夫妻一场,大难临头尚且各自飞,就更别说各自有着各自利益的将军了。
虽说徐、朱二人的心底是愿意相信陆逊的,但身上的责任,却让他们不得不做出违背内心却符合利益的决断。
要知道,他们的身后,可是有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他们也必须为自己的家族着想。
因此,无视陆逊的建议,几乎是徐、朱二人必然的选择。
当然了,出于对陆逊所部的负责,也为了避免日后的追责,徐、朱二人也是立即向陆逊给出了回复。
而他们的回复也几乎是商量好了似的:“受命与吕大都督,未得都督军令,不得轻动。”
应该说,这份回复的确是有理有据的,毕竟陆逊虽然在军阶上高于两人,但在此战之中,双方却是互不统属的。
徐、朱二人的意思很明确:要他们合兵一处,那得吕大都督下令才行。
只是,眼看着汉军已经绕过中路的吴军,就要直插左右两翼的空档,从而将吴军整体肢解了,这要还去请示吕大都督,哪里还来得及。
这份回复,俨然就是在拒绝合兵。
陆逊在接到两人回复的第一时间,便是立即明白了徐、朱二人的心思,不由得,陆逊也是在心中怒骂: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在想着保存实力?不合兵一处,谁能跑的掉?!
只是这话,陆逊却也只能在心中暗骂。
说出来,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麾下将士们失去信心。
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陆逊知道,他不能乱,他再乱,这近八万吴军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随即,陆逊也是吩咐身旁的传令兵,道:“速往中军,请大都督授命于本将,指挥徐、朱二将之权,并遣人速告此二将。”
身旁的传令兵不敢耽搁,立即抱拳领命道:“是。”
随即,拨转过马头,传令兵便是消失在了人海之中。
是的,尽管被徐、朱二人无情拒绝,但陆逊却并没有放弃,反而是向吕蒙索要指挥之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陆逊这样的做法是有些出力不讨好的。
很显然,此战吴军之败已成定局,位于前线的陆、徐、朱三部更是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伤害),即便是最终从汉军的包围中退了出来,损失也一定不小。
而陆逊此时接管指挥权,无疑是将一大口的黑锅直接背到了自己的身上。
若是吴王足够英明还好,可吴王孙权是那种英明神武之人吗?
更别说,陆逊的身份还十分尴尬,既是孙策的女婿,又还是江东吴郡世家中陆家的掌舵人。
这两个身份,不管哪个都足够令孙权忌惮的。
可以想象,一旦战败归国,接管了殿后指挥权的陆逊势必要被狠狠打压一番。
偏偏,陆逊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除了他的确不想要吴郡这条大船沉没,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拯救吴军之外,陆逊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小心思。
很简单的道理,既然失败已经不可避免,被打压也几乎是必然之事,那何妨以此赚个名声。
毕竟,大军之中,
不是所有人都是瞎子。
是非成败自有公论,谁在危难之中堪称中流砥柱,自然有人看得见。
试问谁会希望自家的将军在危机时候只想跑路,谁又不希望自家的将军能在关键的时候顶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