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陆逊部向北突围

 “传令,南面之军,立即向当面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两刻钟后,随本将将旗大纛而进。” 

 “传令,东、西两面之军,一刻钟后,向当面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三刻钟后,随本将将旗而进。” 

 “传令,北面之军,减缓进攻,两刻钟后,集中全部兵力,向东北攻击前进。” 

 …… 

 一连串的命令也是飞快地从陆逊的口中发出。 

 陆逊的方案说复杂也复杂,毕竟陆逊几乎是将他所能调动的兵马全都给调动了起来;但实际上,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 

 总体来看,陆逊的方案就是用南面和东、西两面的两次突围来吸引汉军的注意力,以掩护其最终的突围方向。 

 应该说,陆逊的方案说不上有多么的惊艳,却已经是现有情况下,最佳的办法了。 

 而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前面两次的突围进攻,能否尽可能地逼真而强势。 

 好消息是,得益于陆逊的连坐法,其麾下的将士对陆逊的命令执行起来倒还算是颇为的用命。 

 很快,随着陆逊的命令传达,整个中路吴军也是很快行动了起来。 

 南面的吴军足足五千多人,也是率先组织起对汉军的又一次进攻。 

 而面对吴军又一次的亡命进攻,负责中路军团的刘封也是早有所料:已经被四面围困的吴军,在精疲力尽之前,必然是困兽犹斗的。 

 按道理,面对吴军不计代价的反扑,刘封本应该采取保守的防御态势的。 

 毕竟,从兵力上来说,中路的汉军其实依旧是处于弱势的。冒然发起强攻,虽然不至于失败,但肯定是要遭受一定的损失的。 

 相反,只要能够等到左右两翼的战斗告结,友军支援过来,汉军就能以最小的代价绞杀掉这股最强的吴军。 

 但很可惜,负责中路大军的是刘封,而不是其他的将领。 

 若是王甫或是关平将军在此,势必会采取保守的策略,极大可能会严阵以待; 

 或者若是关将军亲自坐镇,青龙偃月刀在手,此刻早已经破开了吴军的防线。 

 偏偏,坐镇此处的却是刘封。 

 要知道,开战之初,就是刘封拒绝兵出上庸,险些酿成江陵之失。 

 虽然此事现在都挂在了孟达的身上,可刘封作为主将,最轻也是个失察之罪。更别说,实际情况如何,众人也都是心知肚明。 

 可以说,此刻的刘封是迫切地需要一场战斗、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的。 

 既是给关将军证明,更是给远在成都的王上证明:证明自己的忠心以及能力。 

 这也是关平带兵前往侧翼,而将最大的一块蛋糕——中路吴军留给了刘封的原因。 

 因此,面对吴军的反扑,刘封几乎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带着自己的亲兵便是冲上了前线,与吴军对攻了起来。 

 甚至,比之吴军的反扑,刘封对攻的力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别说,在刘封这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攻之下,陆逊还真有些难受了起来。 

 面对刘封的对攻,吴军南面的部队根本不是对手。 

 仅仅是数个回合之下,刘封当面的吴军便已经是败下阵来,连带着整条战线的反击也随之陷入停滞之中。 

 南面的反攻还没到半刻钟,便已经被刘封给强势按了下来。 

 换言之,南面的这番进攻根本没有起到吸引汉军注意力的作用。 

 消息很快传到陆逊处,着实也是让陆逊颇为地无奈。 

 这显然并不是吴军将士们的问题,要怪只能怪对手太过强大而直白。 

 与此同时,陆逊也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若是按照之前的方案,各面依次发起突围战斗,其结果极有可能是被汉军轮流地给按住。 

 而陆逊也更清楚,留给他的机会只有一次,
 

一旦自己表现出从北面突围的意图,汉军势必将加强北面的防守,到那时,自己想要突破就更难了。 

 看着不断向自己逼近的汉军,听着左右两翼日渐消散的抵抗声,陆逊知道:他必须壮士断腕了。 

 好在,陆逊作为东吴第一狠人,这断腕之举对于其而言,倒并算不得什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