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北伐并非好主意

 “然也。”点点头,付燚当即也是接着说道:“正如刚刚将军所言,如今曹丕内有曹植一系之掣肘,外有曹彰大军之威胁,乃内外交困之际也。若此时,我发大军而攻之,则其三兄弟必弃之前嫌而共御外侮。如此,曹丕反而能尽快收拢权柄。 

 相反,若是我军暂时按兵不动,即便曹丕能够快速地清理曹植与曹彰的势力,其也势必还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所谓“围师必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真要把曹魏给逼急了,曹氏兄弟三人重新团结一心共同御其侮,几乎是必然的。 

 就连当年袁绍的子侄们尚且能在曹操大军压境之下团结起来,就更别说曹丕三兄弟了。至少,曹氏子不会比袁绍的儿子们差吧。 

 而且,如今曹魏正值丧期,贸然进攻,虽然有可能遇到兵无战心的情况,但更可能遇到一群“哀兵”。 

 尤其,若是曹氏三兄弟亲自领军的情况下,魏军的战力或许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大幅增加,所谓“哀兵必胜”说的便是如此。 

 想及此处,周遭的汉军众将也是不由得微微点头赞同着付燚的说法。 

 不过,这显然还并不足以说服众将。 

 “这是其一也。”眼见着众将微微点头,付燚随即也是伸出了第二根手指头,继续说道:“其二,曹操之薨逝,固然是一件大事。但于荆襄战场这一小节而言,其并未有太大的改变。 

 何也? 

 乐进所部数万兵马依旧驻守樊城未曾动摇,徐晃之军与豫州亦不曾动摇,随时可以驰援南阳,甚或扬州张辽所部,亦随时可以被调动。 

 故言,我军所要面对当面之敌,与之半月之前,并无二致。” 

 这话,其实付燚并没有说完全,其后应该还有半句:我大军亦不过休整了十余日,战力依旧没有恢复,既然十余日前我军并无破敌之信心,如何今日便有信心呢! 

 当然,为了照顾众将以及关将军的面子,付燚并没有直接说出口。 

 但,显然,在场的众将都明白付燚的言下之意,不由得,众将也是沉默了起来。 

 “同样,成都方面,自汉中一战后,尚未恢复元气,贸然进攻,也只会徒增伤亡。”付燚随即也是接着说道:“因此,王上必然不会出兵。” 

 随即,在从敌、我两方说明了北进不可取之后,付燚也是再度伸出了第三根手指,接着说道:“其三,与前途未卜之北上相比,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与吴之谈判,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话音落,众将,尤其是马良也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付燚。 

 只是,这些目光之中,更多的还是疑惑。毕竟这边正说着曹魏,忽然间却又变到了东吴方面,着实令人有些难于接受。 

 付燚自然也是知道众人的恶意或,当即便是解释道:“很简单,曹魏新丧,自保或许有余,但要其出兵而占是几无可能的。我们知道,自然东吴也知道。在魏国已经确定无暇南顾之时,如今之东吴,除了与我军和谈,已再无其他办法。” 

 随着付燚的解释,众将看向付燚的目光瞬间亮了起来。 

 是啊!魏国自顾不暇,可不就是断了东吴的后路吗! 

 如果说之前东吴还有万一的机会可以得到魏国的支持,那么现在,曹魏这一乱,可以说东吴是半点机会都没有了。 

 这样的情况下,东吴方面迫切的心情几乎是可以预料的了。 

 什么? 

 既然已经确定魏军无暇南顾,为何汉军不直接南下,自取那荆南之地? 

 这简直不值一驳。 

 首先,谈判,汉军不需要付出任何的代价,而进攻,即便再顺利,汉军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前次之议之时,付燚就已经说过:时间是站在大汉这边的。若是要打,也该等到秋收之后,那时候,汉军无
 

论是兵力还是粮秣军械的数量都将得到质的飞跃。 

 因此,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汉军的第一选择。 

 当即,想明白了这点的众将也是纷纷看向了马良。毕竟,马良才是负责与东吴谈判之人,自然也该是对东吴方面心理把握最为清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