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汉贼从来不两立(第2页)

 或者说,本不该有此问题的付燚,既然问出了这个问题,便已经暗暗表明了他的立场:联魏攻吴。 

 这样迥于常人的想法,着实是让所有人都有些摸不清楚头脑:难道是付燚还沉浸在被吴军偷袭的愤怒之中? 

 可也不应该啊,不说吴军的偷袭并没有成功,而且其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荆州方面也已经与吴国重新修好,据说出使吴国换取粮食的建议,也是付燚所提。 

 从哪个角度来看,付燚都不应该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才对啊! 

 不仅仅是众臣诧异无比,甚至就连皇叔与军师也是有些不理解。 

 当即,军师也是问道:“将军之欲助魏哉?” 

 “然也。”付燚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便是答道。 

 “原因。”军师继续问道。 

 “若是助吴攻魏,因交界所限,我军可攻之地仅颍川、司州而已。而此二者,皆魏军之必救之所在也。”付燚随即也是答道:“如此一来,我军与魏军必有一场血战,而吴军则可趁机获之大利也。此非我军畏难之故,而是以我军将士之性命为吴国火中取栗,实非我军所愿也。” 

 “若是助魏呢?”军师随即也是问道。 

 “若是助魏。”付燚随即也是继续答道:“同样因地形之故,魏、吴必鏖战于扬、豫之地。而我军只以偏师,便能取数郡之地,于南面,我军可扫清荆南;于东,我军可并江夏而全荆州之境。 

 甚至,若是战事于吴军不利,我军更可顺流而下,进取豫章、临川、庐陵诸郡,从而彻底将东吴锁死在江东之地。 

 而且,末将有把握,我大汉所获之利,必能倍于魏国。如此,即便东吴退出,我军亦有独立抗击魏国之力。” 

 很显然,付燚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直白,就一个字——“利”。 

 简单来说:就是汉军助吴,则利在于吴;而助魏,利则在于汉。 

 你还真别说,此番付燚的这套分析,倒是真的令不少的大臣们都怦然心动了起来。 

 毕竟,实打实的利益就摆在那里,不说荆南的数郡,单论豫章、临川、庐陵三郡,哪个不是富庶之地。 

 如此巨利之下,谁能不心动? 

 只是,这心动的朝臣之中,却并不包括军师。 

 倒不是军师不认可付燚的分析,事实上,作为理智派的军师是十分同意付燚的想法的。只是军师却也更知道,付燚此番论述,哪怕有理却是不可能说服主公。 

 无他,有些事情,可以做,却不能说,尤其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果然,还不待军师出口呢,皇叔便是开了口:“付爱卿所言之利弊之辩,倒也有理。” 

 此话一出,一众大臣顿时便眼前一亮,只有军师却是无奈地在心中叹起了气。 

 而随即,皇叔便是话锋一转,道:“只是,吾等之所欲乃奉正朔,扶社稷而起炎汉。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纵有千般利益,我大汉之军也没有相助欲篡汉贼子之理也!” 

 闻言,付燚的心头也是陡然一紧。瞬间,付燚就知道自己失言了:这事儿,他可以跟关将军商议着做,却绝不能当着皇叔的面提。 

 要知道,皇叔可是汉室后裔,若非愤怒已极,他怎么可能放着魏国不打,而去打吴国。 

 要知道,当年的皇叔在知道了袁术称帝之后,便是毫不犹豫地仅仅带着关羽、张飞,不计生死地投到了仇人曹操帐下。 

 其对篡汉之人的愤怒可见一斑。 

 如今付燚居然要皇叔去助力篡汉的曹魏去攻打吴国,这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不由得,付燚也是在心中暗骂道:大意了! 

 当然,付燚的“大意”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夷陵之战可是太有名了,而这一战,却也是在曹丕已经篡汉的前提下打起来的。 

 只是,付燚显然有些忘记了,这一仗是在皇叔已经彻底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之下才开打的,是完全地背离了蜀汉建立的初心的。 

 而之所以这一仗终究以蜀汉的失败告终,其中也未必没有背离初心的因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