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纸张没那么可怕

 最妙的是,只要保密好纸张的制作工序,付燚轻易就能对纸张形成垄断。 

 而垄断的利润有多大,懂的都懂。 

 偏偏付燚的纸张制作还几乎是零成本的,显而易见,凭借着巨大的利差,付燚几乎轻而易举就能从曹魏和东吴攫取大量的利益。 

 什么?曹魏和东吴怎么会买蜀汉的东西,这不是资敌吗? 

 嗯,那我只能说你还是太年轻了。 

 别说三国时候了,就算是现代,一边互相死磕战争一边互相贸易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信你看大毛和二毛。 

 国家概念空前凸显的现代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家比国大的三国时期了。 

 因此,虽然如今魏蜀吴三国之间势如水火,但贸易却依旧不断。尤其是高层所喜爱的奢侈品,更是贸易往来不绝。就如蜀汉的蜀锦,甚至已经成为了蜀汉重要的军资来源。 

 而且,纸张的应用还能极大地提升政府效率,只要曹丕和孙权不是傻子,就一定不会阻止纸张的流通。 

 当然了,这么暴利的纸张生意,也不是没有副作用。 

 首先,既然纸张能提高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的发生,那自然会触动到那群蠹虫的利益。 

 若是在一个王朝的默契,这股贪官污吏的存在,就足以将付燚的纸张生意全部撕碎。 

 好在的是,大汉属于新型势力,又有军师的统管,其贪官污吏的人数和实力并不算强,再加上有了糜竺的前车之鉴,因此,付燚对于这股势力倒并不是太过担心。 

 其次,自然就是来自于天下世家的阻挠。 

 要知道,世家之所以千年不败,甚至凌驾在黄泉之上,其根基不仅仅是那广袤的田地,更是对于知识的垄断。 

 因为垄断了知识,所以不管皇帝如何更换其下属的官员却始终是出自于各个世家。 

 也因为垄断了知识,所以他们也就掌握了天下的话语权。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就是天下万民的代表。 

 如此一来,也就有了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这样离谱的情况。 

 而直到宋朝科举制度的彻底完善,世家门阀才渐渐被科举的士子所取代。 

 毫无疑问,纸张的廉价化,就是科举的开端。 

 只有纸张足够的便宜,知识才能被广泛的传播,也只有知识被广泛地传播,科举才有兴起的可能。 

 基于此,若是稍稍有些远见的世家家主们,必然会从下降的纸张价格中嗅到一丝丝的不同寻常的味道。 

 不过,也就是一丝丝的危险的气味而已。 

 毕竟,纸张的廉价化,只是科举士子替换世家门阀之路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已。 

 甚至,单纯的廉价纸张,连广泛地传播知识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纸张终究只是载体,上面的字才是关键。而在没有活字印刷等技术之前,书籍的推广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退一万步而言,即便是有了知识的广泛传播,要是没有黄巢的赶尽杀绝,门阀恐怕依旧会是独大的存在。 

 因此,付燚对于来自门阀世家的可能的反扑和阻扰,实际也并不太过担心。 

 而最后,也是付燚所最担心的,反而正是这利益的分配问题。 

 没办法,这其中的利益实在太大了! 

 付燚当然知道,以他的家世,根本镇不住这其中的利益。 

 一旦暴露,门阀世家不会因为付燚在挖他们的根而恼怒,却会因为这巨大的利益而疯狂扑向付燚。 

 可若是直接将方案交上去,这笔款项肯定会被统筹处理,到那时,付燚的荆南还能分到多少,可就说不准了。 

 毕竟,对于大汉而言,陇右之地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矛盾点也就在这里了,留在自家手里,情况容易失控,可若是交给朝廷吧,付燚又不甘心。 

 略作踟蹰之后,付燚还是决定悄悄行事。 

 毕竟,太过容易得到的,从来都不会被珍惜。 

 此刻交给朝廷,不会有人珍惜,而若是等果子熟透了,朝廷主动来摘,主动权可就全在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