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陆逊回程说孙权(第2页)
的能力。
陆逊心里很清楚:一旦兵屯南新城,极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兵败于此。
可若是不按照孙权的命令行事,其结果,极有可能就是在某个不知名的早上,被底下的朱桓或是全琮、亦或是其他人,手持着圣旨,解除掉自己的职务。
自己被解除职务事小,而一旦自己失去了兵权,想也知道这支六万人的大军,在关羽的面前会有怎样的结果。
没办法,趁着汉军进攻稍缓,陆逊也是直接将兵权托付给了朱桓与全琮,随即便是骑上了快马回返了建业。
陆逊心里很清楚,要对付关将军,后方必须竭力地支持自己的一切决定,而且不能有稍微的怀疑。
别说江夏半郡,就算是整个江夏郡被自己送了,后方也不能有任何的质疑或是为难之声。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逊也只有回返建业,才能争取到一线的生机。
大战在即,主将轻离,其后果会是如何,是个人都清楚。
好在的是,汉军的推进速度着实是让陆逊放心不已。
而在回到了建业之后,陆逊也是连铠甲都没有退下,便是前往王宫面见如今的吴国皇帝——孙权。
见到陆逊递上来的牌子的一刻,孙权是有些懵圈的:陆逊不应该在前线吗?怎么无诏命就回返了建业了?
“带了多少人马?”孙权率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安全问题。
“仅有一人入宫,入城亦不过十骑。”宦者令也是立即将自己所知的事情一一告知。
听到了这个答案,孙权也是略略松了一口气:至少陆逊不是逼宫而来的。
而在冷静下来后,孙权随即自然也是想到了陆逊此来的目的。大手一挥间,孙权也是准许了陆逊入宫觐见。
果然,在见到了孙权之后,陆逊也是将前线的情况一一说明。
当然了,关于世家的兵马出工不出力的问题,陆逊自然也是提都没有提。
没办法,陆逊自己的陆家本就是吴郡的大家族。
而且,难道孙权自己就不知道这个问题吗?要知道,凌统的兵,孙权至今都还没还呢。
因此,不管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为了孙权的面子,这件事情都不能提。
虽然这个最关键的原因不能提,但陆逊既然敢回建业面呈,自然也是找好了理由的:
其一,退后决战,可以有效地拉长汉军的补给线,从而极大地消耗汉军的粮秣储备,同时也为自家出击搅乱其补给线提供可能;
其二,便是汉军如今乃是两线作战,其重点还是在西面的凉州,只要东线将令能够拖住,时间一长,汉军必退;
其三,则是江夏北郡的地形所限,更适合汉军的步卒,而不适合吴国的水军。尤其若是固守南新,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应该说,陆逊的这三条理由,虽然乍听起来也算是有理,但却经不起推敲。
粮秣之事,就不用多说了。
光是前年,吴国给汉军换取江夏北郡的粮秣就多达百万,再加上去岁的秋收,短时间内汉军根本不会缺粮。
而拉长的补给线,对于江夏这个水网纵横的地域而言,也根本算不得什么。
唯一可能的,便是偷袭补给线。
但这对于粮秣充足的汉军而言,显然也并非致命之事。
至于汉军主力在西,东面战场不能拖久的问题,就更是本末倒置了。
可以说,现在的时候,就是汉军最难的时候。
一旦西线战事有了结果,汉军只会向东线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资源。
除非汉军在西线陷入不利的境地,这才有可能需要荆州军结束东线作战,前往支援。
可是,仅仅一个凉州,可能让有着马超等诸多名将的汉军陷入不利境地吗?
最后便是这地形,虽说江夏北郡的水网的确不如南面密集,但也足够吴国水军驰骋其中了。
守南新城固然不可取,但退而求其次,守着有水路护持的安陆城,还是不成问题的,远不需要一退千里,进入南郡之中。
只是,对于这些信息,除非是在江夏战场上实际勘察过,否则是很难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