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大汉的战略调整
“不过。”缓缓转过了头,曹仁也是看向了一众的大臣们,道:“将陆逊所部投降之功全然算到了贾刺史的身上,是不是有些贪天之功了呢!”
“陛下。”曹仁随即又对着曹丕微微躬身而道:“据微臣所知,劝降吴军,乃是文远之倡议;而陆逊所部之所以会投降,也多是文远围攻建业之故。因此,微臣以为,此功于情于理都该记在文远身上,而非贾刺史。”
应该说,曹仁的这番辩驳还是很有些水平的。
他并没有去纠结曹真的功绩是真与假,反而是在贾逵的问题上做文章。
国家也好,人也罢,在这样有限选项的博弈之中,若是不能让自己更好,那就让对手更差。
这从来都是百试百灵的办法。
就像是战国时候,不是秦国有多好,只是其他各国实在太烂。于是,秦国就这么脱颖而出了。
同样,在曹真与贾逵的博弈中,既然曹真的功劳存在较大的争议,那就把贾逵的功劳也拉下水。
更妙的是,曹仁用来拖贾逵下水的还是被充分肯定的张辽张文远。
这招一出,着实是让一众的朝臣们都有些措手不及。
而在此话说完之后,曹仁也是淡定地退下回到了原位。
既然贾逵最大的功绩已经被他剥除,接下来的,自然也不需要他继续出手了。若是再继续说下去,就显得自己这个军方第一人有些以大欺小了。
不得不说,仅仅就这次的朝议而言,曹仁的分寸也是把握得十分恰当。
果然,随着曹仁的回位,当即便有宗室之人接过了曹仁的话头,对着曹丕接着补充道:“以此而论,贾逵刺史之功劳也不过攻占蕲春与阻陆逊所部而已;
相反,曹真将军,不仅拿下了故鄣郡,并阻止汉军付燚所部以及关羽军的北上,还稳住了吴郡的情况,无论如何,曹真将军之功劳都应在贾刺史之上。”
说着,大臣也是对着曹丕躬身而拜,道:“请陛下允准,定曹真将军为次功。”
随即,一众宗室一脉的朝臣们也是纷纷躬身而拜,道:“请陛下允准,定曹真将军为次功。”
要说“战”至此时,以颍川一系为代表的世家势力,倒也并不能说就一定输了。
不管是曹真抑或是贾逵,其功劳都还是有着辩论的空间的。
事实上,诸多的大臣们此刻已经在脑海中思索着要如何继续反驳了。
只可惜,他们都忘记了一件事情:这场辩论的裁判员,从始至终,都没有站在过他们一边。
甚至,即便是他们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有着绝对的道理,这场辩论都不一定能赢,就更别说此刻的他们还处于劣势之中了。
也就在世家一方的大臣就要重新发起进攻之际,裁判员却是突然吹响了全场比赛终结的哨声。
是的,坐在主位之上的曹丕终究也是开了口,道:“军功赏罚,还需分明。曹真辗转多地,屡挫汉军,更承文远之衣钵,当论次功也。”
此话一出,便算是对曹真与贾逵二人功绩的“盖棺定论”,也算是彻底地终结了这场论功的比赛。
就算是世家们再过嚣张,却也不至于当堂反驳作为君王的曹丕的决断。
当然,作为君王,曹丕也不可能全然无视世家们的诉求,更不能让贾逵这位功臣寒了心。
于是,还不等众臣山呼因英明呢,曹丕便是接着说道:“至于贾爱卿之功劳,寡人自也看在了眼中,便定为此战之三功。”
一边说着,曹丕的目光也是平静地扫过在场的众人。
那眼神仿佛在说:我就这么定了,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在场的哪个不是人精,皇帝的话都已经说得这么明确了,哪里还有人敢反对。
几乎瞬间,一众的大臣们便是由近及远地依次跪地,开始山呼起了“陛下英明”。
随即,这一场朝堂论功,也是以宗室的胜利而告终。
而在接下来的军权划分中,宗室也是如愿以偿地切到了最大的蛋糕。
包括丹阳郡、吴郡、故鄣郡以及庐陵郡在内的扬州军团被成功地划归了曹真的麾下。曹真也一跃成为了曹魏军中的一方大佬,真正地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