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大汉的战略调整(第3页)


摆在皇叔和军师的面前:东南方向,已经有些尾大不掉了。 

 看看地图,如今的荆州军团,手握天下腹地的整个荆州地盘,还占据了扬州的大部,其地域面积,甚至比整个益州加陇右还要大上一倍不止。 

 原本限制着荆州军团的粮秣问题,在纸张贸易的加持下已经基本缓解,而随着东吴(扬州)地区的并入,其人口数量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可以说,此时此刻,已经再没有任何条件和势力能够限制荆州军团的发展了。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不客气地说,荆州军团的发展潜力,还在益州和陇右之上。 

 换言之,但凡荆州军团的主将有一点异心,立即就能独起炉灶,再现三国鼎立之局。 

 甚至,这新起的第三国,会比之前的东吴,还更加恐怖。 

 只能说,也就是关将军坐镇在荆州了,否则,皇叔早就已经移驾到了荆州去了。 

 只是,再信任,也该有个限度。 

 作为君王,能容许关将军坐大到如今的地步已经算是很有胸怀了。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战到此时,两强逐鹿的格局已经十分明显,而军师的隆中对已经寿终正寝。 

 皇叔,或者说大汉迫切地需要新的战略构想,以满足大一统的愿景。 

 而这份重担,毫无疑问也是落到了军师的身上。 

 当然了,既然发动了这场灭吴的战斗,一贯走一步看三步的军师自然也是已经有了接下来的对策。 

 军师的办法也很简单粗暴——将荆州军团拆分成荆州和扬州两个军团。 

 如此一来,整个汉军便可以大致分为三支大军,即益州陇右军团、荆州和扬州军团,整条战线也将被清晰地分成了东、西、中三线。 

 毫无疑问,皇叔所切实掌握的西线军团,将是三支力量中最大的一支,尤其是等凉州并入版图之后,西线军团的实力还将再上一个台阶。 

 而且,这样划分之后,还能尽可能地避免地理条件给大汉带来的兵力调动不畅的问题。 

 若是仅有陇右和荆州两个集团,二者之间因为山川的阻隔,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支援的,相反魏国在关中与洛阳区域却是可以凭借着渭水水系快速地机动兵力。 

 这对于大汉而言,显然是不利的。 

 而将扬州独立出去,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扬州也无法与益州和陇右进行调动,但同时,魏国的兵马也因为距离的缘故无法快速驰援。 

 将战线拉长,从而抵消掉魏国地形的优势,显然是大汉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其实也是隆中对的翻版——只不过是将出击扬州的军队由吴军变成了汉军自己。 

 很显然,战线的拉长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抵消掉地理的优势。 

 但就像当年的隆中对,谁不知道由北攻南易,由南攻北难,可当时的军师和皇叔有的选吗? 

 没有! 

 地不过百里,兵不满万员的皇叔,只能在南方猥琐发育。 

 同样,此刻的皇叔,虽然比之当年要好上不少,但现实情况就在那里,拉长战线的方式,已经是对大汉最有利、最好的办法了。 

 不过,这办法虽好,唯一的问题,却是关将军。 

 要知道,荆州能有如今的局面,几乎可以说是关将军一手完成的。 

 当日随着军师和张飞各自率军支援皇叔而去,留给关将军的,除了几个破败的郡县之外,就只有寥寥万余人的老弱残兵而已。 

 从万余老弱残兵,到如今兵近十万;从荆州的蛮荒之地,到如今横跨两州之地,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关将军率领着他一手调教出来的荆州军团给打下来的。 

 将荆州一分为二,本就骄傲的关将军会作何想法,军师还真是有些拿不准。 

 这也是军师并没有急着将自己的想法提上日程,反而是一力促成了对有功之将的恩赏的原因。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