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魏军最差的决断

 只是,魏军将领们显然有个误区。 

 很显然,不管哪种方案,所有的将领,都把汉军的兵力锁定在两三万左右。 

 而错误的判断,势必要生成错误的结果。这样对汉军兵力的误判,也就直接导致了无论曹休最终采取了哪一种方案,实际上都是错。 

 当然,作为全军统帅的曹休,依旧有着拯救大军于悬崖边缘的可能。 

 只要他咬定不分兵,继续进攻山阴城,如今的魏军之中其实还真没法阻止他。 

 这还要多亏了曹丕,为了让曹休能够彻底地掌控部队,也为了此番志在必得的功劳不被分润,或许也有其他方向更需要将领的缘故。 

 总而言之,在此番东线军团之中,就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老将。 

 自然,若是曹休能够顶住压力,不为所动,付燚的这一番谋划是极有可能被破的。 

 可问题是,曹休能顶得住付燚的这番“威逼利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而这其中,除了付燚着实给了曹休足够的诱惑之外,山阴城内的王平也着实给了魏军巨大的压力。 

 虽然王平的手中只有区区一万多兵马,但整个会稽郡在王平的指挥下,却是固若金汤。 

 光是外围的城池,就足足抵挡了魏军十余日的时间,成功给山阴城的备战以及付燚、赵累所部的进攻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而等到了山阴城的攻防战后,王平的表现更是比之付燚亲在也不遑多让。 

 凭借着充足的投石车和弩箭,足足三日的时间,王平硬是没让魏军任何一名小兵登上城头。 

 甚至期间,王平还亲率队伍对魏军进行了一番反冲锋。直接阵斩了上千人,将整个进攻的队伍击退,才迤迤然撤回了城内。 

 此战过后,城外的魏军尽管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却也根本不敢掉以轻心了。 

 甚至,就连之后连续两日的进攻,都有些畏畏缩缩了起来。 

 而且,王平这一冲,还给了曹休一个极大的心理暗示:汉军的主力仍在山阴城内,那支在蕲春郡内搞风搅雨的汉军,不过是偏师而已。 

 也是,谁能想得到,王平手中只有万余兵马,却还敢带着三千多精锐出城而战呢! 

 眼见着山阴城着实不好拿下,而后方的合肥又已经发现了敌踪,曹休也是终于决定应众将所请——派兵回援。 

 至于派多少人的问题,曹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决定派四万大军回援。 

 这倒不是曹休粗暴地折中,而是曹休基于现有情报,认真做出的决断。 

 首先被曹休排除掉的,就是派七万大军去绞杀汉军偏师的提议。 

 原因很简单,这七万大军一走,自己在山阴城就没有了兵力的优势,甚至是反而会遭到城内近五万汉军的反击。 

 在兵力如此相近的情况下,曹休还真没有把握能是这位付将军的对手。(因为付燚的秘密离开,曹休并不知道他所面对的对手是王平。) 

 与其留下七万大军在城下被汉军反击,那还不如直接把所有部队都带走呢! 

 可那样一来,汉军势必能恢复整个会稽战线,自己好不容易才拿下的战果也将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一旦自己全军而动,汉军的那支偏师,想也不用想一定会撤回鄱阳郡去。 

 那样一来,此番南征,可就功亏一篑了。 

 因此,调离大部分的兵力,曹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至于仅派一万大军回防合肥,曹休也是不敢的。 

 毕竟,汉军的进攻能力,曹休还是领教过的。明明自己有着绝对的优势,偏偏要打成与汉军竞速,这曹休自然也是不愿的。 

 思来想去,还是以四万大军回援,最为妥当。 

 这样一来,在山阴城,他还能抱有十万对五万的绝对优势,在侧翼战场,自己也能以四万对三万而稍占优势。 

 不得不说,曹休想的的确是挺美的。 

 只是,这世上事哪有那么美好,既要、又要的结果,往往最终只能是一无所有。 

 只可惜,曹休显然不懂这个道理,甚至,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依旧不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