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三处战场皆行动(第2页)
早在魏军才刚刚行动之际,军师便是带着六万大
军浩浩荡荡从陇右出发,直奔陇山道而行。
一时之间,番须道、瓦亭道、鸡头道、关陇道间,几乎处处都是汉军的身影。
埋伏在山道之间的魏军细作见此情形,哪里敢有半点怠慢,风风火火地,便是将汉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传至了长安。
几乎只在一夜之间,整个关中都变得风声鹤唳了起来。
而面对汉军的进攻,作为关中主将的司马懿倒也还算镇定。毕竟这两年来,他已经无数次的预演过汉军来袭的模样了。
只是,真当这一日到来,司马懿还是略略地有些紧张。
此刻的司马懿毕竟还不是那个老而成精的司马老贼,充其量也不过就是经历过几场战斗,还不是作为主将的存在。
如今独立面对汉军的大举进攻,紧张自然也是正常的。
不过,司马懿到底是司马懿,很快便是将这股紧张变成了兴奋。
随即,不过半日的时间,一道道战备的命令,也是快速地从长安城中传出。
八百里加急的传令下,郿县、槐里在黄昏时候便已经得到了命令,陈仓和雍城也在夜间得到了命令,甚至是汧县这个预警城,也在第二日被通知到位。
与此同时,整个长安城,虽然位于数道防线之后,却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戒严。
当然,相对于前线的城池,长安城的戒严倒是没有那么严苛。只是在城门开启的时间和进出城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自然,主要的街道上,也加强了士兵的巡逻和把守。
而在位处前线的汧县以及陈仓城内,这样的戒严无疑要更加严格。
甚至,得到了司马懿的命令之后,陈仓主将郝昭更是下令严闭三门,只留通向雍城方向的北门供百姓进出。
很显然,郝昭已经敏锐的感受到了危险的临近。
只是,很可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相较于有备而来的魏延,郝昭的行动还是有些晚了。
早在司马懿戒严的指令抵达之前,魏延的长子魏昌便是通过水路,带着麾下数百精锐,分批进入到了陈仓城中。
虽然只有区区二百多人,但只要运用得当,这支精锐部队在关键时候,势必能给陈仓城造成致命的一击。
也就在汉军两百精锐隐藏在陈仓城后,魏延也是大摇大摆地带着近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陈仓道出发。
埋伏在陈仓小道中的魏军斥候,也是第一时间将此情况汇报了上去。
随着吱呀呀的响动,陈仓城最后与外界联系的北门也被彻底地被关上。随即,一封措辞急切的求援军报也随着斥候快速从陈仓发出,经雍城而往长安而去。
没办法,对手可是魏延啊!
即便郝昭手中有着三千兵马,而魏延也不过只有五千人,郝昭也依旧不敢小瞧了魏延。
甚至,隐隐的,郝昭甚至感觉如今在陇山道中的汉军主力不过是幌子,眼前的魏延所部,才是汉军刺向关中的最锋利的匕首。
不得不说,郝昭的确称得上是一员良将。
若是司马懿真的如郝昭所请,再度派出三千至五千兵马驻守陈仓,魏延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未必能够撼动陈仓。
甚至,就连他的长子魏昌,都有可能深陷其中。
只可惜,郝昭的这封求援信终究还是石沉大海了。
倒不是司马懿不想给郝昭援军。只是,一来,司马懿手中本就兵力不多;二来,即便是司马懿派出了援军,这援军也未必能够进驻到陈仓城中。
前者无需多言,如今整个关中的兵力也就才堪堪八万余而已,三道防线分配下来,司马懿手中也就才三万五千多兵马而已。
而后者,就不得不提到如今关中的格局了。
关中的三道防线,几乎就可以看成关中如今的生态格局——即,以司马懿、夏侯楙和郭淮三人构成的权利中枢,而这三人也是分别代表着颍川世家、宗室力量和本地世家的三股力量。
这当然是曹丕所愿意看到的相互制衡的权力构架。